清明时节追忆“草原劲松”

首页 图片新闻 要闻 法治 社会 教育 健康 文化 科技 财经 区域新闻 两学一做 专题 娱乐 体育 汽车 美图
多松年,这位蒙古族的早期共产党员,在风华正茂之时英勇就义,但烈士短暂的一生光彩照人。
精彩观点
1
光辉事迹永载青史
光辉事迹永载青史
https://vodpub2.v.news.cn/original/20190404/fc61d320b09b4a94a138eddd6019c310.mp4
多松年于1905年4月出生在归绥(现呼和浩特市)麻花板村一个贫苦的蒙古族农民家庭。1923年5月,在归绥青年学生抵制日货、反对“二十一条”的爱国运动中,多松年活跃在斗争第一线,成为骨干。1923年秋天,多松年考入北京蒙藏学校(现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同年底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担任蒙藏学校团支部第一任书记,1924年秋天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蒙藏学校党支部负责人之一。1925年9月,多松年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6年回国担任中共察哈尔特别区工委书记,1927年4月,作为热河、察哈尔、绥远的唯一代表,赴武汉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五次代表大会。1928年8月被捕,敌人将他活活钉死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大境门的城墙上,年仅22岁。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他的光辉业绩永载青史。
2
烈士精神代代相传
烈士精神代代相传
https://vodpub2.v.news.cn/original/20190404/511a94e8c8bd42d3acc7f2cf29374a06.mp4
1922年,17岁的多松年在归绥读书时,与蒙古族姑娘云兰兰结婚。两人生有一女一子。多松年牺牲后,云兰兰上敬年迈有病的公婆,下顾不谙世事的孩儿。在母亲的教导下,儿子赛希于1947年考入父亲当年就读的北京蒙藏学校,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赛希的儿女和孙辈,从小听着先烈的故事长大,烈士精神一代一代传递着。
3
先烈故居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先烈故居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https://vodpub2.v.news.cn/original/20190404/ec29a2144b254c428394336ac438ac65.mp4
多松年烈士的故居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呼伦贝尔南路,于2004年5月开馆,是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多松年以及父母、妻子使用过的物品依然保存完好,有20余件实物、80余件图片,一些已经掉漆的家具。每年都有许多人前来烈士故居,缅怀这位壮烈牺牲的年轻英雄。
01007023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