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二卡社区将社区党组织建强在边境线上,向每一位边民传播党的政策,用心讲好红色故事,用情服务百姓群众,用共产党员的担当诠释为人民服务的入党誓言。”满洲里市新开河镇二卡社区党支部书记胡亚军说。近年来,满洲里市立足口岸边疆民族地区工作实际,始终肩负守好祖国北大门的职责使命,紧紧围绕高质量完成“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积极构建“党委统领,边疆治理、边关发展、边城建设齐头并进”的强边兴边工作格局,谱写了边疆稳、口岸强、城市兴的百年口岸新篇章。
党委统领边疆治理推动守边强边格局由“单兵突进”向“整体提升”转变
绿意盎然的祖国北疆边境线上,一队“红袖标”护边员在炎炎烈日下,坚定地履行着巡边护边的职责。这支军警民联防队伍中既有边防连队、又有社区工作者、护边员、红色堡垒户。“只要我还在这个辖区,我就要把这份责任担起来。”护边员张影表示。治国必治边,为把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构筑得坚不可摧,满洲里市持续加强党对边防工作的统筹领导,深入实施党政军警民融合发展战略,不断完善“市委统领、政府推动、军队融入、边警联动、党群参与”的立体化领导体系,最大限度打破资源壁垒、最大范围凝聚强边力量,切实推动守边强边格局由“单兵突进”向“整体提升”转变。
“这次话剧演出让我直观地感受到革命前辈们为了中共六大成功召开做出的牺牲,未来我也将不断学习国防教育知识,加强自己的国家安全意识,为建设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观看了情景党课红色话剧《风雪边境线》的观众表示。为强化思想引领,不断增强边境地区党员群众的国家、国土、国防、国民意识,满洲里市创新教育形式,充分挖掘本土红色教育资源,将红色历史教育、国防教育与党性教育有机结合,利用好中共六大展览馆、二卡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旧址、苏联红军烈士陵园、中东铁路监狱等革命历史遗址,通过演出讲好历史故事、在现场普及国防知识、将学习融入日常。每年教育引导党员群众2.7万余人次。
激发边关发展活力助力口岸由“经济通道”向“通道经济”转变
“今年1—5月份,口岸进出口货物877.7万吨,同比增长50.6%;进出境人员12.1万人次,同比增长223.4%,对外开放的步伐明显加快,边关发展的活力得到进一步彰显。”满洲里市口岸外事系统党工委书记张世朴说。为保障口岸通关平稳顺畅,满洲里口岸以党组织共建、服务共抓、业务共融为引领,推动联检部门、企业等多方配合,不断优化通关流程,缩短通关时间,加快边关发展脚步,全力保障国家重要战略资源通道顺畅高效。与此同时,园区党建联盟运行机制不断深化,综保区、互贸区等功能区逐渐回归经济属性,进口木材落地加工提质升级,跨境电商行业蓬勃发展,切实助力口岸由“经济通道”向“通道经济”转变。满洲里正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构筑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
带动边城高质量发展推动治理主体由“一元”向“多元”转变
“虽然我不是在这个城市出生成长的,但满洲里是我的第二故乡,我能感受到这座边境小城正越来越好,我对城市的未来很有信心。”满洲里市东兴社区居民陈敏说。近年来,满洲里市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模式,拉动89家机关企事业单位、52家“两新”组织和联检联运部门、驻地部队党组织成立街道“大党工委”和社区“大党委”,建强175个北疆红色网格,组织千余名专兼职网格员进楼入户,发挥27家党群服务中心、146个网格服务站点的便民作用,以各级党组织纵向直通、横向联动、点点互补的治理体系,不断增强边城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职党员进社区双报到,2200余名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开展环境整治、解决实际问题,为建设美丽开放繁荣幸福满洲里贡献自己的力量。(曹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