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做到平时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急难关头豁得出来。”这“三个出来”可以说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形象的生动写照,也应该是共产党员的“与众不同”之处。而张雷就是这么一个甘于奉献,不畏艰辛的共产党员。2019年3月至2021年5月期间,他两次自愿报名成为驻村干部,一次是远赴千里之外的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乌鲁布铁镇国家级深度贫困村兴盛村,另一次是满洲里市近郊的新开河镇,在2021年6月他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并于2022年被评为“满洲里市担当作为好干部”。
扶贫无小事事事系民生
兴盛村是鄂伦春自治旗管辖下的国家级深度贫困村,以种植大豆、杂豆等为主,没有村集体产业项目,农业产业单一,生产基础设施薄弱,脱贫发展动力不足。为响应党和国家脱贫攻坚号召,2019年3月他作为满洲里市派驻鄂、莫两旗第三批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来到鄂伦春自治旗乌鲁布铁镇兴盛村开展了为期九个月的驻村扶贫工作。刚到兴盛村的时候,需要克服的困难还是挺多的,比如说水土不服、生活习惯骤变、“5+2”的工作方式转变等等。由于工作原因,他经常不能如期轮休,甚至节假日也不能回家,和十几岁的女儿总是聚少离多。驻村扶贫工作首先是“驻”,只有静下心驻下来,才能有时间去深入调查研究,了解村情民意,从而制定对策,帮助村子解决问题。驻村伊始,他经常通过深入田间地头、上门走访、入户调查、集体劳动等方式与村民、村干部拉家常、交朋友,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及时了解贫困户的家庭人口、收入、住房、饮水、医疗和教育等基本情况,做到解民意、摸实情。在进一步摸清贫困底数、搞清致贫原因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产业、教育、公益岗位、医疗、生态补偿、涉农补贴、残疾人补贴、金融扶贫贷款和社会保障兜底等扶贫政策措施来区别不同情况,因户因人施策,为自己网格负责的12户贫困户分别制定了《2019年帮扶措施台账》,真正做到了对症下药、精准施策,为顺利实现脱贫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个村要想发展,就必须提高党建工作水平,发挥好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促脱贫。而张雷作为一名驻村党员干部,积极协助村两委做好各项基层党建工作,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凡涉及村民利益的重要决策必须召开支委会、村两委会、党员大会、村民会议,建立村级事务共商、民生实事共办机制,反对和杜绝一言堂;协助开展了庆祝“建党98周年”、“建国70周年”、“我为村民办实事”等主题党日活动,使全村14名党员的凝聚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此外,他还联系派出单位于国家扶贫日当天为村民捐献了冬装百余件,得到了广大村民的一致好评。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村两委干部、驻村干部和广大党员的共同努力下,兴盛村终于摘掉了“软弱涣散村”这顶戴了多年的帽子。扶贫重在断穷根,必须研究发展壮大村子的产业经济。为此,他与村两委干部、驻村干部多次研究、修改,制定了“食用菌种植经营管理方案”,积极探索出了“党支部+产业+贫困户”的产业模式,通过贫困户参与集体产业劳动,多劳多得,调动贫困户参与集体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并得到了村民们的大力支持。在村“两委”和驻村队的共同努力下,流转了村集体土地424亩,发展了食用菌基地种植项目,种植了7.4万袋木耳,收获干木耳9200余斤。截至2019年10月,兴盛村剩余未脱贫的10户22人也都全部实现了脱贫,年人均纯收入10769元,贫困发生率由最初的36.48%降至0,实现了脱贫摘帽的目标。
扶贫从心起帮扶到心里
向党看齐、听党指挥,是对党员的基本要求。2020年3月他又自愿被抽调到满洲里市新开河镇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初到新开河镇,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群,给驻村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作为队长的他,深感责任重大。驻村以来,他带领工作队员把巩固家乡的脱贫成果与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第一任务,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方针,坚持驻村帮扶从“心”做起,把实事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驻村期间,他以身作则,严肃工作纪律,完善工作制度,强化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理论政策学习。为尽快熟悉村情民意,他带领队员们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对全镇从事农牧业生产人口的384户1053人进行了全面摸排。扶贫工作无小事,事事皆关系着民生,关系着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需要整合社会力量,因户施策,开展精准帮扶。为此,他联系了镇党委组织全体帮扶责任人,召开了帮扶工作对接会,引导帮扶责任人精准开展帮扶工作,不鼓励采取简单送钱送物的传统帮扶措施,而是讲求因户施策,重点围绕“产业帮扶、消费帮扶、教育帮扶、就业帮扶、技术指导和培训帮扶、智志双扶”等多方面开展精准帮扶并建立防返贫预警机制,努力提高建档立卡户的内生发展动力。张雷还通过入户走访,了解到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按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整合各方力量,千方百计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全年共收到各帮扶责任人《帮扶措施备案登记》49份。他联系市工商联,帮助高红江家销售圣女果400多斤,发动市扶贫开发协会成员单位订购了1.68万元的哈密瓜,并为高红江家与庆客隆超市牵线,为其日后大棚果蔬的销路问题搭建了平台。他还联系到了市农牧局,发动了市农牧局职工购买和食堂采购等方式为孙佰清家销售蘑菇2450余斤;通过公益岗、“三支一扶”和企业岗位,帮助建档立卡户6人实现了稳定就近就地就业;实现了建档立卡11户31人的家庭医生签约、免费体检、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全覆盖,落实慢病签约5人。协助社区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组织“最美庭院”评选活动,全力推进生态宜居建设。此外,他还注重扶贫宣传工作,努力讲好扶贫故事,积极配合满洲里市融媒体中心完成了驻村扶贫工作专题宣传片的录制,完成并上报“我所经历的脱贫攻坚故事”展示作品4份,发布《驻村扶贫工作信息》25期、《驻村扶贫月工作简报》19期、美篇宣传21篇等。2020年底全镇建档立卡户人均纯收入16080.18元,全部达到了“两不愁、三保障、一达标”的标准,不存在因学、因病等返贫的风险,没有脱贫不稳定户,实现了脱贫成果的巩固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在扶贫路上,他不奢求外界的掌声,而是在默默的为村民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他用共产党员的承诺,完成了党和人民交予的任务,为全国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奉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根据组织部门安排,2021年5月他被借调到市红十字会从事组宣筹资和办公室工作。工作期间,他主动学习业务知识,团结帮助同事,并积极参与人道宣传、社会众筹、三救三献、民生保障等各项工作。在工作中,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有时还不得不牺牲一些个人的利益,但他从没有过半句怨言,全身心地投入到做好本职工作和促进红十字事业的发展中。真正体现了一名党员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初心、使命,发挥着模范作用。
这就是共产党员张雷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他用心用情真帮实扶,用实际行动践行承诺,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中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地书写着党员干部的光辉人生。(栾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