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浸润文明乡风 美丽乡村内外兼修-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新华网 > > 正文
2023 10/09 10:03:16
来源:内蒙古日报

内蒙古:浸润文明乡风 美丽乡村内外兼修

字体:

  “以前生怕自家彩礼要的低,现在大家是比着往下降彩礼。”

  “今年我们都签订了不操办‘升学宴’承诺书,村里通过给孩子们送大红花、共同观看励志电影等方式,为青年人举行充满仪式感的‘升学礼’。”

  “当下最受推崇的‘零酒婚宴’为布里亚特婚俗注入了新时代元素,不仅让婚宴变得清净温暖,还增添了更多喜庆、祥和的氛围……”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

  近年来,内蒙古各地围绕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这个新时代考题,坚持守正创新、弘扬良好风尚,一个个有力举措破除陈规陋习,一项项重大部署厚植新风正气,将道德文化传承、农村文化建设、乡风文明建设融入乡村治理中,一股向上向善、淳朴清朗的文明新风激荡在广袤田野间。

  “除了低价彩礼,现在整个婚礼过程也是简单操办,只邀请至亲朋友,仪式简单朴素但感情真挚,每家的人情负担都减了不少。”说起低价彩礼,婚事新办的文明新风在村里的广泛流行,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黄合少镇格此老村村民武粉珍赞不绝口。

  过去,格此老村存在大操大办、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村民将彩礼赋予太多的物质含义,使其成为沉重的负担,不仅加重了村民的负担,还影响了正常的人际关系。村民郭瑞的女儿出嫁时,因“破天荒”提出不要彩礼,有些村民还议论纷纷,甚至有人质疑他在“破坏传统”。面对质疑,郭瑞说:“现在都提倡喜事新办、简办,小两口的日子过得好就行,幸福是最重要的。作为父母,我们就更不应该在这上面添麻烦了。”

  在村委会的大力倡导下,在个别村民的带动下,低价彩礼渐渐在格此老村流行开来。尤其是近几年村里婚嫁喜事,低价彩礼的比例几乎达到100%。

  开展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归根到底是为老百姓谋福祉,让生活在乡村土地上的人因文明而更幸福。

  每年的七、八月份,总有人借着孩子考上大学而举办隆重的“升学宴”,今年,通辽市奈曼旗专门推出“党支部领办升学仪式”新风引领示范行动,由嘎查村党支部牵头,以集体升学仪式为抓手,呼吁群众拒绝大操大办“升学宴”,以此减轻群众人情负担。

  “同学们,今天是专属于你们的日子,恭喜你们通过多年来的努力奋斗,不负众望,成为全村青年人学习的榜样……”,在奈曼旗沙日浩来镇西沙日浩来嘎查,村党支部书记刘海霞对参加升学仪式的准大学生们表达着祝福和嘱托,并代表村里向大学生送上大红花。奈曼旗已累计举行集体升学仪式30余场,为100余名大学新生送上难忘的“升学礼”。

  移风易俗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当前,各地推进移风易俗的力度越来越大,新理念正带动乡村治理展现新变化。

  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锡尼河东苏木、锡尼河西苏木是布里亚特蒙古族集聚区,这里的布里亚特婚俗极具特色,多年来“无酒不成席”已成习俗,很多人来参加婚礼都是乘兴而来,醉酒而归。因酒后滋事引发的各类事件不胜枚举。当地苏木党委通过征求牧民、乡贤、德高望重长辈的意见,制定了《牧民公约》,明确了婚礼不上酒,不能铺张浪费、坚决反对酗酒闹事等婚嫁方面的行为规范。刚开始牧民口头支持,但落实到行动上仍有顾虑。苏木党委又成立各嘎查红白理事会等“四会”,制定《牧民公约》执行情况评分标准,对那些偷偷上酒的,核实后进行批评教育并挂灰榜;对个别造成严重危害的,严格追究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挂黑榜。慢慢地,不上酒的婚礼得到了牧民的广泛认可和积极响应,成了牧民都愿意遵守的新规矩、新民俗。

  今年,自治区民政厅联合文明办、农牧厅、妇女联合会印发《农村牧区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倡议书》,从多个方面向广大农牧民发出倡议,有效摒弃陈规陋习,不断提升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为全面乡村振兴注入精神文化力量。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当前,我区各地探索出适合本地特点的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不仅形式灵活,而且方便群众参与乡村治理,收效明显。(记者 李国萍)

  原标题:浸润文明乡风 美丽乡村内外兼修

【纠错】 【责任编辑:王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