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托克旗:沙地柠条助力防沙治沙用沙协同发展-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新华网 > > 正文
2023 11/04 10:31:36
来源:新华网

内蒙古鄂托克旗:沙地柠条助力防沙治沙用沙协同发展

字体: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乌兰镇苏吉嘎查的“兼顾生态——生产功能的沙地草原应用技术”项目实验基地,150亩人工种植的柠条等牧草在沙地上茁壮成长。今年,实验基地新栽培的几批柠条等牧草,在播种过程中不断调整滴灌设备,减少2/3用水量的情况下,该批柠条的出苗率可达90%以上。

  毛乌素沙地推广播种的柠条等植物混播

  据了解,该项目是利用农业栽培技术在沙地上种植柠条的实验项目。它在播种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利用沙地原有地形地貌,不破坏沙地环境,通过柠条、羊柴、糜子、大麦、谷子等植物混播,探究可作为柠条栽培过程中生物沙障和护理植物的最佳植物物种,并在播种过程中不断调整滴灌设备和补水模式,突破“水草平衡”、柠条经济利用效率低等关键科学技术节点,目前该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鄂托克旗地处毛乌素沙地北缘,土地沙漠化成为制约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结合本地实情,鄂托克旗重点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中的“沙”。2019年以来,鄂托克旗农牧局组织本土专家,在内蒙古草绿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沙日布日都、苏吉、马什亥嘎查的沙漠地区进行试种实验。2022年,鄂托克旗农牧局牵头,引进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长江学者)王岭、乌兰察布冷凉蔬菜院士工作站以及该旗龙头企业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企业组织成立了“兼顾生态——生产功能的沙地草原应用技术”研究专家组,通过科技研发与技术集成,将传统的防沙、治沙理念,转变为治沙、用沙协同发展,兼顾生态-生产并重、功能协同提升。

  鄂托克旗农牧局推广研究员黄斌对该项目非常重视,退休后毅然决然地继续投入项目的试验研究。“在沙漠上种植,大家第一想到的影响因素是水,其实不然,温度、种子、用水时间等都是影响植物生长的关键干扰因素。我们在实验基地通过试种150亩14个样点,经过20多次试种,结合农业管理措施,辅以智慧微灌技术,探索出能够保证柠条种子萌发与生长的最低滴灌量及最有效的滴灌时间。”黄斌高兴地说。

  据了解,该项目在毛乌素沙地推广播种的柠条面积已达到3700亩,成活率达到97%,部分试验地柠条的高度已达到40至50厘米。

  “我们通过试验得出了1亩地只需要0.5吨至1吨水就可以在沙地里种植柠条,去年试种的柠条已经成功出苗,有效缓解了沙地利用面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东北师范大学草学专业博士生王瑶介绍。

  今年8月底实验基地播种的部分柠条已出芽

  该项目的实施,不以过度消耗水资源为代价,不会产生巨大的生态成本。同时柠条根系发达,生物量大,具有很强的防风固沙和固碳、固氮功能,减少沙尘暴等灾害,此外,基于“以小保大”原理,利用边际土地开发沙地优质牧草地,可以缓解草畜矛盾,缓解草原放牧压力,有助于促进退化草原的恢复。下一步,项目组计划在鄂托克旗境内广泛推广种植技术,开展差异化沙地治理技术,实现沙地精准治理与利用。

【纠错】 【责任编辑:石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