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北方地区的“猫冬”时节,而阿拉善盟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却变“猫冬”为“忙冬”,抢抓机遇、紧抓快干新能源项目建设,推动新能源项目建设再掀高潮。
图为龙源“以大代小”风电项目吊装现场。
深冬的巴兴图嘎查,草木凋零,倍显凄凉,然而随着车辆进入草原深处,进入贺兰山第四风电场,呈现在眼前的却是另一幅热火朝天的景象,一台台崭新的新能源风机拔地而起,白色的塔筒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吊装现场,工人们紧张有序地忙碌着,重型起重机伸展着巨大的起重臂,将长达百米的风机叶片缓缓吊起,在工人与机械的紧密配合下,叶片准确地安装到了塔筒上。
图为项目吊装现场。
贺兰山第四风电场首台机组于2004年并网发电,目前设备已经达到使用寿命,老化严重、风能资源利用低下、且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为进一步发掘老旧风电场土地、风能资源,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升项目整体收益,贺兰山第四风电场开始增容技改。该项目总投资11亿元,主要建设内容为现有老旧机组拆除,新建大容量机组,进行增容扩建,拆除53台老旧风机,替换为32台6.2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该项目投产后,年上网电量可达5.3亿千瓦时,年均节约标准煤约65万吨,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43.4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约83.5吨、氮氧化物排放量约93.5吨。对于维持区域电网稳定、优化资源配置、保护生态环境,改善辖区绿色电力结构,有明显的节能和行业示范效应。龙源贺兰山“以大代小”增容技改项目安全总监王银说:“目前8条集电线路已完工,16台风机吊装已完工,现阶段主要工作是风机吊装,预计3月份具备并网发电条件。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推进工程建设,按照节点目标,确保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
示范区风光资源富集、土地广袤、地形平坦、地质稳定、植被稀少,发展大型风电、光伏产业具有明显优势。2023年,示范区新能源建设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共建设新能源项目5项,全年累计完成投资5.7亿元,同比增长100%,全部建成并网后,总装机容量将达到98万千瓦,实现翻一番的目标。其中,金风庆源、协和平达、润海吉泰3个分散式风电项目升压站、输出线路“共建共享共用”,最大限度实现土地、风光资源集约节约利用。龙源“以大代小”增容技改项目成功实施,为蒙宁新能源领域合作打开了先河。根据远期规划,示范区还将建设华电腾格里、大唐风电等项目,理论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800万千瓦。示范区发展改革和经济统计局局长王维利说:“2024年,示范区要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担当作为、靠前服务,协助计划落户示范区的新能源企业,完成各项前期手续办理,推动项目早日落地。同时,我们还将继续聚焦园区低碳转型,努力向新能源发电和消纳两端发力,为建设低碳园区奠定坚实基础。”(张政德 伊德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