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路治沙,穿沙公路联通未来——内蒙古自治区“以路治沙”一线探访-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6/14 16:30:20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以路治沙,穿沙公路联通未来——内蒙古自治区“以路治沙”一线探访

字体:

  那仁朝格图买车了。

  穿沙公路乌日线经过他家附近时,施工人员修了一条便道,直通他家门口。第二天,他就买车了。尽管只是砂石路,但“放牧、进城都方便多了”。

  那仁朝格图是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阿什罕苏木乌兰敖都嘎查的牧民。与他同一个嘎查、同样住在科尔沁沙地里的牧民还有几十户。

  距离嘎查党支部最远的是文胜家,足足20公里。乌日线通车前,他外出全靠骑马。

  “原本从嘎查党支部到旗政府所在地乌丹镇,要走305国道—大海线—乌金线,共91公里。有了乌日线,距离缩短到68公里。”乌兰敖都嘎查党支部书记苏和巴特尔说。

  乌日线于今年3月初开工,5月初全线贯通,是翁牛特旗的第15条穿沙公路,全长25公里,覆盖沙区面积近50万亩,沿公路两侧综合治理沙地3.3万亩,解决了32户牧民的出行难问题。同时,随着治沙项目的实施,带动周边群众就业1200人,人均增收9000元。

  穿沙公路不仅方便了牧民出行,在苏和巴特尔眼中,这更是一条发展路、致富路、幸福路。

  以前,因为沙区无路可走,治沙所用的稻草、苗木需要肩扛人背,成本高、效率低。有了穿沙公路,车辆可以把苗木拉到作业现场附近。

  以前,买卖牲畜或其他农牧产品,客商不愿深入沙区,牧民外出则成本太高。现在,穿沙公路串起了上百万亩草原、牧场。

  以前,牧民除了牧业再没有其他收入。现在,可以在穿沙公路沿线参与治沙,在建成的穿沙公路两侧采摘柠条和杨柴的种子,平茬后的柠条也是一笔收入……

  苏和巴特尔说,目前,嘎查有116人通过以工代赈参与治沙,人均日薪200元左右。秋天,还能采种卖钱,按照去年的价格,每公斤柠条种子40多元,杨柴种子60多元。

  翁牛特旗林草局副局长乌华补充说,穿沙公路还解决了翁牛特旗发展文旅产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近年来,旗里依靠穿沙公路网,打造了覆盖全旗的300公里生态旅游大环线,2023年接待游客16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7.6亿元。

  乌华表示,建设穿沙公路,就是要把沙地切割治理,在治沙的同时带动沿线牧民增收,助力旗里经济发展,实现“以路治沙,依路致富”。

  翁牛特旗自2003年建设首条穿沙公路白新线以来,目前已开通穿沙公路16条、总里程480公里,形成了“六横十纵”治沙路网,沿路治理沙地351万亩。2025年,计划再新建穿沙公路2条、61公里。

  记者在内蒙古自治区采访了解到,“以路治沙”的模式已广泛应用于多个盟市。

  京新高速公路是世界上穿越沙漠里程最长的高速公路,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共930多公里,途经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在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建设者们在风沙严重的路段设置了不同形式的沙障,沙障内种植了沙柳、柠条、梭梭等沙生植物,以治沙护路。这也是内蒙古自治区“以路治沙”的典型案例。

  鄂尔多斯市杭锦旗林草局局长刘晓荣告诉记者,1997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条穿沙公路建设在杭锦旗拉开帷幕,历时近一年半,这条投资2300多万元、全长115公里的锡(尼镇)乌(拉山)穿沙公路三级砂石路面全线贯通。

  在穿沙公路建设中,修路与治沙同步进行,在公路迎风面设置了宽300米的沙障,在背风面设置了宽150米的沙障,然后栽植柠条、沙柳、杨柴等防风固沙效果好且耐寒耐旱耐贫瘠的乡土灌木树种。先后发动7次万人以上的“治沙大会战”,全旗机关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和沿线农牧民驻扎在沙漠里,以顽强的意志推进筑路治沙进程。

  如今,杭锦旗共建成“两横四纵”6条穿沙公路,总里程近930公里,公路两侧完成生态治理600万亩。一些道路已经成为内蒙古自治区连接陕西省等省份的重要公路干线,其中,省道215线独贵塔拉至锡尼段公路有效促进了呼包银经济圈及内蒙古自治区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发展。

  在阿拉善盟,穿沙公路也在不断延伸,“以路治沙”成果逐渐显现。盟林草局局长图布新介绍,针对风沙严重的京新高速、国道331、国道213、省道315等重点公路、铁路、乡镇公路,采用高立式沙障、阻沙堤、低立式沙障网格等进行治沙,沙障里主要种植梭梭,破解风沙阻路的同时,实现“以路治沙”。

  离开乌兰敖都嘎查时,记者又走了其白线、图哈线和乌白线。

  其白线于今年5月底通车,砂石路两侧,金黄色的草方格铺陈在一望无际的沙地里,今年春天栽植的黄柳和柠条已经萌发新芽,嫩绿的叶片迎着风努力生长;图哈线于2010年通车,现在已是水泥路面,两侧的柠条已经平茬,新长出来的嫩枝有1米左右;乌白线于2021年通车,全长91公路,是赤峰市境内最长的一条穿沙柏油路,2023年入选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

  那仁朝格相信,这些穿沙公路将来都会成为柏油路,都会成为最美农村路。(记者 吴兆喆)

【纠错】 【责任编辑:杨腾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