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质量发展丨内蒙古赤峰市:向“新”提质 为“产”聚力 激活发展新动能-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6/21 16:01:05
来源:新华网

聚焦高质量发展丨内蒙古赤峰市:向“新”提质 为“产”聚力 激活发展新动能

字体:

  新华网呼和浩特6月21日电(石毅)夏日,西拉木伦河在葱茏中蜿蜒流淌,孕育着“玉龙故里”的勃勃生机……在塞外历史文化名城赤峰市的广袤大地上,一幅幅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的美好图景,正徐徐展开。

  赤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红山工业园区鸟瞰图。新华网发

  转型升级提升发展“含新量”

  赤峰市是“中国有色金属之乡”,有色和冶金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0%,是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传统优势和支柱产业。

  多年来,赤峰市把传统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坚持在现有产业基础上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不断为传统产业加装新引擎。

  赤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山工业园区。新华网发

  走进赤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山工业园区的赤峰云铜有色金属有限公司熔吹炼车间,一台新型双侧吹熔池熔炼炉和一台多枪顶吹连续吹炼炉通过溜槽连接,经过连续作业即可产出含铜99%的粗铜,两个工作步骤完成从铜精矿到粗铜连续冶炼全过程。

  “这项技术已经取得国家专利,能耗水平是国家铜冶炼综合能耗标准的三分之一。”赤峰云铜技术中心负责人高俊明表示,目前已有包括刚果(金)的卢阿拉巴省和我国广西、辽宁等多家国内外铜冶炼企业采用这项专利,实现了专利工艺外输。

  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在国民经济体系中至关重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赤峰市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坚持因地制宜,加快推进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在内蒙古华储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颗颗电池经过多重工序后下线,这些电池主要应用于蓝牙耳机、头戴耳机等产品。

  “常规耳机电池满电可续航5—6小时,经过开发升级,我们的耳机电池满电可续航8小时。目前耳机电池国标标准为500次循环,我们电池可以循环1500次。”公司生产负责人苏春染说。

  转型催生发展新动能。赤峰市以转型挖潜力、优化增动力、升级添活力,实现量质齐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力赋能。

  2023年,赤峰市工业经济加快转型,实施重点项目688项,完成投资突破千亿元大关;大唐煤制气二期、宁保冶金铁合金、星耀新材料、华恒生物等50个工业项目竣工投产,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风光制氢一体化、工业园区绿色供电、火电灵活性改造等新能源项目获批实施。

  低碳转型提升发展“含绿量”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赤峰市加快构建现代绿色发展体系,全面提升发展“含绿量”,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动力。

  2023年11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全国首批25个城市、10个园区碳达峰试点名单,赤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名列其中,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入选园区。

  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落实“双碳”目标,发展方式转型是必由之路。作为支撑赤峰产业结构优化、发展动能转换的主阵地,赤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入选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名单,是赤峰市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生动写照。

  内蒙古梅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谷电固体蓄热供暖装置。新华网发

  位于赤峰市红山区的内蒙古梅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目前内蒙古唯一一家拥有高压、特高压接入储热技术的企业,拥有自治区级谷电固体储能技术研发中心和远程控制指挥中心。

  今年年初,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合作研发的新型固体储热技术入选“2023年内蒙古十大科技进展”。这项技术以储热材料为媒介,将用电低谷期的新能源配比用电直接转化成热能,用于建筑供暖、工业蒸汽、移动热源、电网调峰等领域,实现电热转换率达到97.5%、24小时静态热损不超过2%等关键技术突破。

  “从2020年开始,我们在赤峰开展200万平方米大面积供暖应用示范,每年可消纳新能源电量超2亿度,节省燃煤6.6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7.65万吨。”内蒙古梅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春生说。

  内蒙古梅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智能远程控制指挥中心。新华网发

  今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2023年度绿色制造名单,赤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所辖企业赤峰云铜有色金属有限公司首次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

  该公司跻身全国绿色工厂建设先进行列,是赤峰市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成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赤峰市积极开展绿色制造示范单位创建。目前全市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5家、自治区级绿色工厂21家,创建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8种、自治区级绿色设计产品5种、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家、自治区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2家。拥有自治区级节水标杆企业4家、节水型企业6家。

  2024年,赤峰市政府工作报告对本年度打好绿色低碳转型攻坚战提出明确要求——实施有色、化工等传统产业技改升级项目12个。引导高载能项目加快绿电替代,钢铁、铜冶炼、焦化等重点行业达到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超过30%。加快推进赤峰高新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化大宗工业固废、新兴产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提升固废资源化利用水平。

  科技创新提升发展“含金量”

  今年3月,内蒙古新远景集团有限公司在赤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元宝山产业园投资建设的绿色氢氨项目第一阶段30万吨绿色氢氨首期工程投产。

  “我们在内蒙古产出全世界第一滴绿氨产品,非常了不起。”该集团首席科学家张健说,在赤峰产出的第一罐液氨100%使用绿电。

  赤峰全球最大绿色氢氨项目基地。新华网发

  内蒙古新远景集团作为大型绿色能源科技企业,聚焦现代能源经济发展,全面推动内蒙古的风电、储能、氢能等全产业链建设,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标杆企业。该集团投资400亿元建设的零碳绿氢一期项目落地赤峰市元宝山区,项目规划年产150万吨零碳工业气体产品,预计2028年前建成投产。

  内蒙古新远景集团科研实验室。新华网发

  “赤峰市把科技创新作为提升发展含“金”量的关键引擎,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各项工作中精准发力、持续发力,为强化科技创新,提速提效发展新质生产力奠定基础。”赤峰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卢秀萍说。

  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大势所趋。赤峰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新项目打造新产业、塑造新优势、培育新动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积蓄后劲。

  2024年,赤峰市将投入专项资金7亿元,加大对科技企业、新型产品的扶持力度,为企业、高校、专家团队提供更多支持。

  卢秀萍表示,赤峰市将全力实施科技“突围”工程,重点围绕新能源、生物育种、新型储能、矿产资源高效利用、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作为“突围”重点,凝炼“揭榜挂帅”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任务,以“点”上突破带动“面”的整体提升;同时,全面开展“科技创新六大行动”,加强赤峰市产业创新研究院和“蒙科聚”赤峰分中心建设,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人才链深度融合,聚集更多创新资源,释放更强创新动能。

  百亿元级生物医药产业见雏形,百万吨铜优势产能指日可待,千万千瓦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加快建设,锂产业集群日新月异,硫酸化工和生物化工等新型化工产业风生水起,规划面积129平方公里的赤峰高新区“潜”景无限……(完)

【纠错】 【责任编辑: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