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紧紧围绕美育育人理念,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为核心,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美育课程建设,把美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引导学生在美育中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增强文化自信,构建理论研究、技艺体验、文创设计于一体的非遗美育育人新模式。充分挖掘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开展“学非遗、传非遗、展非遗”系列活动,搭建美育育人基地、美育工坊和实践基地,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育人作用,多措并举打造特色“非遗课堂”。
一是“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搭建协同育人新模式。依托“非遗文化进校园”美育大讲堂系列活动,邀请多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或传播人入校介绍非遗项目特点、历史沿革、表现形式、艺术魅力等知识,同时在校内为非遗传承人建立大师工作室,让学生能够近距离接触非遗、感受非遗,了解到中华璀璨文化的博大精深。学院连续6年邀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走进校园讲授课程,让学生感悟文化魅力。在校外聘任非遗传承人作为育人实践指导教师,与相关单位共建非遗进校园传承体验实践基地,将非遗技艺、工匠精神、文化传承融合起来,不断提升校园美育工作水平。
二是“非遗”+活动,丰富美育育人新体验。通过美育大讲堂、美育研学实践、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等特色活动,融入非遗文化,尤其是内蒙古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讲座、展示、体验、服务等内容。例如在教师授课过程中感受剪纸、面塑、蒙古族刺绣等非遗技艺的美妙;参观东达沟非遗小镇和民族手工艺创新工作室,体验“蒙古族皮雕技艺”“景泰蓝制作技艺”“传统木工榫卯技艺”的独特魅力;在乡村振兴专项社会实践中助力皮影戏的发展与创新,提升学生文化艺术素养,以文化人、以美育人。
三是“非遗”+创新,引领美育育人新方向。在人才培养中,设置“美育+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群”,开设传统书画、传统图案、工艺美术等选修课程,并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主动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的人文精神,坚守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结合“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围绕“传统文化传承保护”“非遗数字化”等方向设计文化创意作品,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夯实专业本领、凝聚工匠精神。(宋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