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呼和浩特8月15日电(李倩)近日,内蒙古自治区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发布首期森林固碳能力监测产品,研究结果显示2023年森林植被总初级生产力和净初级生产力较2001年分别增加了188.85克碳/平方米和150.71克碳/平方米,增量占比分别为32.36%和44.91%,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固碳能力显著增强。
在空间分布上,2001年以来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植被生产力空间分布呈现出东北高西南低的特点。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PP)大值区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市中东部、兴安盟西北部地区,年均值为708.45克碳/平方米。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大值区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市中部和兴安盟西北部地区,净初级生产力(NPP)年均值为423.53克碳/平方米。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强大的碳捕获和碳存储能力。据内蒙古自治区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高级工程师李丹介绍,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PP)和净初级生产力(NPP)作为反映生态系统生产力和能量转化效率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评价生态系统碳源和碳汇功能的重要参数,能有效反映生态环境的动态演变特征。
近年来,内蒙古气象局根据政府与行业需求,研发了以卫星遥感数据为主的生态环境监测评估技术,建设了全区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服务平台,建立了覆盖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的“1+12+N”高分遥感业务体系,常态化开展春季植树造林适宜期气象预报、森林草原火险等级监测预报和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等气象服务,为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了有力气象科技支撑。
未来,内蒙古气象局还将持续加强森林固碳监测评估能力,助力将森林生态资源变为可以物化衡量的“生态产品”,更好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大局。
【纠错】 【责任编辑: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