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丽北疆·万马奔腾”新华社镜头中的内蒙古|北疆文化-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10/18 08:34:34
来源:新华网

“亮丽北疆·万马奔腾”新华社镜头中的内蒙古|北疆文化

字体:

  9月28日,“国社之镜·世纪光影”新华社新闻摄影展在内蒙古展览馆开展,同步展出“亮丽北疆·万马奔腾”新华社镜头中的内蒙古新闻摄影展。

  “亮丽北疆·万马奔腾”新华社镜头中的内蒙古新闻摄影展精选320多张从1947年到2024年的新闻摄影图片,通过沧桑巨变、绿色长城、安全屏障、能源担当、北疆优品、向北开放、守望相助、北疆文化、民生福祉等篇章,充分展现北疆儿女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的生动实践。

  今天在新华社客户端、新华网展示的是“亮丽北疆·万马奔腾”新华社镜头中的内蒙古新闻摄影展“北疆文化”篇章,共24张图片。

北疆文化

  内蒙古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全力建设北疆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织紧扎牢各族干部群众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精神纽带。

  民间老艺人的说唱深受群众喜爱。(1962年5月17日发)新华社发

  内蒙古电影制片厂的演员正为影片配音。(1963年10月17日发)新华社记者 陆轲 摄

  1965年7月19日,扎鲁特旗乌兰牧骑队员在演出之余,同牧民一起玩球。新华社记者 宝音朝克图 摄

  20世纪70年代,锡林郭勒盟乌兰牧骑队员在草原上为牧民演出。新华社发

  上图:文物工作者临摹曼德拉山岩画。(1991年3月23日发)新华社记者 白斯古郎 摄

  下图:2020年10月17日,考古专家在桌子山岩画群中的摩尔沟岩画前进行研讨。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乌兰牧骑演员乘坐牛车在赤峰市克什克腾旗那达慕大会上进行流动表演。(2002年6月28日发)新华社记者 张领 摄

  2015年8月13日,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室内表演项目比赛在鄂尔多斯市体育中心体育馆上演。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2015年9月,两名小学生在大青山革命烈士陵园展馆内参观。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2018年1月9日,苏尼特右旗举办第12届骆驼文化节。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2020年7月12日,演员在呼伦贝尔夏季旅游“云”发布会暨精品演绎、文创、非遗惠民展演活动上表演舞蹈。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上图:2020年11月19日,鄂尔多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右)在制作马具。

  下图:2020年11月19日,鄂尔多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庭院里晾晒马具。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2021年3月4日,在苏尼特左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8名绣娘展示正在制作的作品《一叶红船映初心》。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2022年5月14日,位于正蓝旗的世界文化遗产——元上都遗址。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2023年6月2日拍摄的额济纳旗黑城遗址。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2023年7月23日,搏克手在锡林郭勒盟举行的内蒙古旅游那达慕大会开幕式上表演。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2023年8月19日,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乌兰木伦湖,赛艇运动爱好者在女子单人双桨1000米比赛中。新华社发

  2024年6月5日,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第十二幼儿园的老师指导孩子们做香囊、编织五彩绳。新华社发

  左上:2019年7月25日拍摄的清水河县境内的栜木塔长城。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右上:2023年8月23日,在内蒙古与山西交界处黄河老牛湾拍摄的明长城遗址。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

  左下:2024年5月9日拍摄的包头市固阳县天盛成段秦长城。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右下:2024年8月20日拍摄的星空下阿拉善境内赤木口长城敌台。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2024年7月14日,乌兰牧骑队员在锡林郭勒盟举行的内蒙古第34届草原那达慕开幕式上表演。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纠错】 【责任编辑:石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