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国社之镜·世纪光影”新华社新闻摄影展在内蒙古展览馆开展,同步展出“亮丽北疆·万马奔腾”新华社镜头中的内蒙古新闻摄影展。
“亮丽北疆·万马奔腾”新华社镜头中的内蒙古新闻摄影展精选320多张从1947年到2024年的新闻摄影图片,通过沧桑巨变、绿色长城、安全屏障、能源担当、北疆优品、向北开放、守望相助、北疆文化、民生福祉等篇章,充分展现北疆儿女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的生动实践。
今天在新华社客户端、新华网展示的是“亮丽北疆·万马奔腾”新华社镜头中的内蒙古新闻摄影展“青城之变”篇章,共25张图片。
青城之变
呼和浩特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产业集群蓬勃发展,绿水青山赏心悦目,城市品质内外兼修,营商环境舒适安心,城市文化和谐包容,一座充满魅力、活力、智慧的发展之城、宜居之城、幸福之城屹立于北疆。
1977年7月19日,呼和浩特市街景。新华社记者 陆金发 摄
1982年8月28日,为迎接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召开,呼和浩特市中小学生加紧排练大型团体操《民族盛会》。新华社记者 白斯古郎 摄
1986年7月,呼和浩特市新城区街心花园。新华社记者 杨慎和 摄
2007年4月28日,呼和浩特市中心的《中国乳都》宝鼎城市雕塑。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2015年5月1日,一名参赛者在5公里彩色跑活动中被抛洒红色粉末。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2017年2月4日,呼和浩特市6辆纯电动仿古观光“铛铛车”在玉泉区上线运营。新华社发
2017年7月29日拍摄的呼和浩特敕勒川大桥。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2017年7月27日,和林格尔县境内的中国电信云计算内蒙古信息园,具有100多台服务器的云计算服务能力。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上图:2017年8月1日拍摄的位于呼和浩特市的内蒙古少数民族群众文化体育运动中心夜景。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下图:2017年7月31日拍摄的呼和浩特城市夜景。新华社记者 辛悦卫 摄
2019年1月22日,一名旅客在呼和浩特火车东站与智能机器人交流。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2019年12月29日,内蒙古首条轨道交通线路呼和浩特地铁1号线正式开通运行。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2019年7月15日,骑手在呼和浩特市举办的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赛马8000米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2022年6月27日,游客在清水河县老牛坡村参观老牛坡党支部旧址(复原)。
193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秘密成立老牛坡党支部,这是抗战时期晋绥交界地区成立最早的农村党支部。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2022年9月6日,位于呼和浩特市东北部的阴山山脉大青山南麓的敕勒川草原。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2023年3月20日,托克托县黄河沿岸,天鹅在空中飞翔。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2023年6月11日拍摄的呼和浩特市青城公园。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2023年7月9日,呼和浩特马拉松参赛选手在比赛中出发。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2023年12月29日,市民在呼和浩特市大召广场游玩。新华社记者 刘磊 摄
2023年11月28日,工作人员在内蒙古中科超算科技有限公司对设备进行巡检。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2024年1月5日拍摄的位于呼和浩特市的曙光光伏实验电站。新华社记者 王楷焱 摄
2024年3月14日,剪纸艺人在和林格尔县第二小学向小学生讲解剪纸技艺。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2024年6月18日在赛罕区如意和大街拍摄的一处青城驿站,里面运营着一家酒吧。新华社记者 王雪冰 摄
2024年7月4日拍摄的呼和浩特市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光。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2024年8月12日拍摄的清水河县黄河老牛湾风光。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