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微信收款已到账。”
随着扫码收款声响起,压在张某心头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原来,张某离职后工资没有及时结清,对方认为其突然离职造成工作人员缺失,影响经营,需扣留相关费用,双方协商未果,张某便来到霍林郭勒市人社局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咨询。
由于张某主张的工资数额、事实情况无法表达清楚,仲裁院通过法律援助工作站为其指派了律师,帮助其理顺诉求和具体工资金额,明确诉求后仲裁院调解员组织双方当事人当场核对工资,最终确定了工资差额,对方当场通过微信向张某转账支付工资,实现案结事了。
这得益于霍林郭勒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打造的“多元调解+简案速裁”工作模式。
今年初以来,霍林郭勒市坚持“重调辅裁”的思路开展工作,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多元调解+精准速裁”工作模式,妥善化解各类劳动争议,今年以来仲裁结案率为100%,调解成功率为85%。
该市注重劳动纠纷基层化解、多元化解,建立以仲裁院为核心,辐射街道、企业、法院、工会、法律援助中心等多部门的调解组织。推动重点企业成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实现街道调解组织全覆盖,由街道调解员、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兼职律师组成调解团队,明确调解工作流程、工作制度,调解工作有章可循,同时仲裁院加强对基层调解组织的指导,使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联动法院、工会建立诉裁调工作室,为劳动者维权提供多元途径,使各类纠纷能够得到妥善解决。
积极推动建立“快审、快结”速裁工作机制,创新服务方式,变“坐等服务”为“上门服务”,不断提升为民服务速度和温度。成立农牧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制定实施细则,发挥“速裁”“从简”优势,实行简易化办案、要素式办案等精简办案模式,压缩办案时限,实现案件快立速结。健全“仲裁+援助”服务体系,加强人社、法律援助的联动,成立驻仲裁院法律援助工作站,选派专业律师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政策咨询、代写法律文书、代为参加调解仲裁活动等服务,“一站式”为当事人提供咨询、法律援助、调解、仲裁等多个事项。延伸仲裁服务触角,关注企业群众需求,成立流动仲裁庭、开展庭审观摩,提供上门调解、政策宣传、沉浸式体验庭审等仲裁服务,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美丽 金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