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考试制度 赤峰县域高中突破困局重获生机-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10/28 09:21:12
来源:内蒙古日报

创新考试制度 赤峰县域高中突破困局重获生机

字体:

  今年,锦山中学11名学生以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大家纷纷感慨:放在10年前,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从“塌陷”到振兴,锦山中学是赤峰市深化教育改革、推动县域高中优质均衡发展的样本。

  赤峰市是内蒙古人口最多的地级市,现有公办普通高中44所,其中县域高中(简称县中)41所,在校生8.1万人;全市每年高考报名人数占全区报名人数近1/5。过去,受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进程、公共教育政策等多方因素影响,赤峰市8个旗县的县中曾一度遭遇“塌陷”困局,教师出走、生源流失、升学率触底,甚至难以完成招生计划。

  打响县中保卫战。近年来,赤峰市找根本、抓关键,多措并举、精准施策,创新实施“五统一”招生考试制度,有效破解“县中塌陷”困局,让全市41所县中重获生机。2024年高考,清华、北大在赤峰市录取41人,其中70%出自县中;600分以上949人,其中80%出自县中。

  那么,重振县中,赤峰市是如何做到的?

  规范招生秩序,遏制“生源大战”,是重塑县中教育生态的第一步。

  赤峰市统筹全市高中共下“一盘棋”,中考实行报名、考试、阅卷、录取、质量分析“五统一”,普通高中招生以旗县区地域内生源为主,部分优质普通高中可按有限比例面向区域外招生,以满足少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从源头上规范招生秩序,严禁抢挖生源,重拳治理普通高中招生乱象。

  “最近三四年,招生秩序由乱到治,好的生源的确能够稳定在当地了。”翁牛特旗乌丹一中校长于海涛说,规范的招生秩序,营造起良好的教育生态,学校可以真正安下心来办教育。

  赤峰市发展县域教育的第二步,是推动内涵发展,提升教学水平。通过招生改革将生源留在本地,进一步推动县中内涵发展,确保旗县学生都能“上好学”,形成良性循环。全市县中严格控制班额在48人以内、校额在2500人以下,实现了县域之间普通高中相对处于规模同等、生源平等、师资均等的态势。同时,加强学科建设,不断提升内涵发展水平。全市目前已经建成学科首席专家工作室18个、“强基计划”基地3个、市级学科基地35个、学校发展共同体7个、集团学校2个,各校基本形成联袂发展、共享共赢的良好局面。

  赤峰市教育局副局长于福奎说,目前全市普通高中齐头并进、错位发展,很多县中的高考高分段人数接近,甚至高于城区高中,全市没有任何一所高中“一家独大”。

  赤峰市第三个值得借鉴的经验,是坚持分类指导,促进县中多样化发展。指导学校立足校情,强化自身优势,重新定位办学目标,推动各类高中办优、办强、办出特色。创建优质精品高中,提高一本、本科上线率,为更多有学习潜质的学生提供升入高等学府学习的机会;创建学科特色高中,为更多有特长的学生搭建个性成长圆梦的平台;根据地区实际建设综合高中,既抓文化课提升又抓特长生培养。

  效果立竿见影,宁城县八里罕中学通过改造体育课、艺术课,近3年约200人被北京体育大学等重点体育和艺术类高校录取,本科升学率超过很多一类高中,实现了“低进高出”。

  借助京蒙协作“教育倍增计划”的有利契机,赤峰市在京蒙对口帮扶之外,还先后促成北京大学附属中学与赤峰二中、北京钱学森中学与赤峰蒙中、西安高新第一中学与乌丹一中、北京曾军良学校与赤峰四中等学校建立合作帮扶关系。

  如今,赤峰市普通高中招生秩序科学规范、内涵发展特色多样、教育评价全面改善,群众满意度逐年上升。尤其是学生能在本地求学,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县域生源不外流,为乡村振兴守住了人口底线,在社会上产生良性连锁效应。

  赤峰市教育局局长刘玉海说,赤峰市是内蒙古的教育大市,历来就有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教育已成为当地的一张闪亮名片。赤峰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深入实施高中带动战略,以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引领义务教育、学前教育转型升级,实现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学生贯通式一体化培养。打造高水平特长生培养基地,带动义务教育阶段特长生培养基地和兴趣班建设,拓宽艺术类、体育类、科技类特长生培养渠道,开辟学生成长成才新赛道。推行“1+3”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式一体化培养策略,通过小学发现、初中培育、高中强化的方式,加大对有特殊禀赋学生的培养,为高等教育培养输送更多的拔尖创新人才。(记者 魏娜)

  原标题:创新实施“五统一”招生考试制度 赤峰市县域高中突破困局重获生机

【纠错】 【责任编辑:杨腾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