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霍林郭勒市煤炭资源丰富,被誉为“塞北煤城”“草原煤都”。多年来,煤炭资源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但面对产业结构单一、发展活力不足、传统产业占比高等短板,努力寻找一条让当地各族群众过上更红火日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势在必行。
如何持续提高各族群众收入,产业转型从哪里破题? “两山”理论、新发展理念等一系列新思想、新战略,为霍林郭勒市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当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思路,提出“工业强市”发展战略,通过煤炭就地转化战略,构建起“褐煤发电—局域微网供电—低电价炼铝—铝水直供深加工—废弃资源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绿色低碳铝基新材料产业集群加速成型,产业结构已经从起初的“一煤独大”转变为如今的“煤电网铝加”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产业模式,发展新动能“破茧成蝶”。
踏上新时代,步入新“铝”程。霍林郭勒市充分发挥“头顶有风光、脚下有煤炭、手中有电网”的独特优势,构建起“风光火储”多能互促、协同供应、梯级利用的现代能源供给体系,打造出“中国·绿电铝之城”的城市新名片。预计到2025年末,全市新能源装机规模将达591.3万千瓦,年发绿电230亿千瓦时,绿电消纳占比将达50%以上,年可节约标煤69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00万吨,年可生产绿电铝170万吨,绿电铝占比达到63%。
工业兴则百业兴,产业旺则百姓富。一系列瞄准绿色化、高端化、智慧化的产业布局,带来了霍林郭勒市各族群众生活水平的提升。随着产业链条的延伸,全市人均GDP达18万元,预计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6亿元,创造新就业创业岗位千余个,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7万元。
物质要富起来,精神更要富起来。近年来,霍林郭勒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大力开展石榴籽品牌工程、文化浸润工程,一个个民族团结品牌活动脱颖而出。“中国草原婚礼节”“国际半程马拉松”“芍药花节” “环额仑湿地马拉松”等成为特色“名片”,“石榴籽一家亲”“民族团结进步书画展”“书韵流芳你我有约”及中华传统经典诵读等文化载体,深受各族群众喜爱。
民族团结景象特色鲜明,民族团结之风扑面而来。霍林郭勒市按照“建好民族团结阵地,让民族团结的种子生根发芽”的工作思路,以“一街道一阵地、一机关一阵地、一企业一阵地”为着力点,通过“以点成线、以线成面、以面成片”的方式,形成了全市民族团结阵地多点开花的新局面。同时,还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与北京、上海、山东等地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跨区域合作,在产业协同、劳务合作、文化旅游等方面初步实现了异地共建、异地共享、异地共联。截至目前,累计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活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百余场次,创作文艺作品20余部。这些举措实现了各民族之间空间互嵌、产业互鉴、文化互融。
在辩证中求发展,在发展中赴未来。踏上新征程,霍林郭勒15万各族儿女对未来有更多期待:期待产业链进一步优化,期待在追寻美好生活的道路上行稳致远,期待一个以绿色、低碳、循环为特色的“中国·绿电铝之城”在霍林河畔快速崛起。(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