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走进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联丰食品园区,红葱炖羊肉的香味儿扑面而来。
“我们采用古法手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方式,烹制出红葱炖羊肉、草原羊杂、草原手扒肉、草原风干羊肉等一系列预制菜产品,引进先进的速冻锁鲜技术,确保产品的原汁原味。”负责人屈生亮告诉记者。去年11月,其产品获得“蒙”字标认证,成为了内蒙古优质农畜产品。
“政府既给我们提供政策支持,又带我们走出去,参加各种展会,为我们的产品打开销路。下一步我们会积极响应乡村振兴号召,与农牧民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他们逐步走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绿色化的种养业道路。”屈生亮表示。
与炖肉的浓香不同,走进巴音敖包老梁外挂面厂扑面而来的是面的清香,生产线上,压面、切条、烘干、包装,经过十几道工序,原味、菠菜、红枣、绿豆等十几种口味儿的挂面就诞生了。
“从2018年开始,我们村因地制宜发展荞麦种植为村集体的支柱产业,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产量的增加,我们对荞麦进行了深加工,并申请了‘老梁外’品牌,想方设法提高荞麦的经济价值,为村里增加收入。”泊尔江海子镇巴音敖包村党支部书记陈建忠说。
树起一个品牌,激活一片市场。巴音敖包村采用“企业+党支部+合作组织+农户”的模式,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深挖荞麦多元价值,把特色产业的“小买卖”做成“大生意”。与此同时,“老梁外”这个“土特产”品牌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日益牢固。
村里的基础设施日渐完善了,村民的就业机会增多了,村容村貌更加整洁美丽了,整个村子都享受到了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2023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190万元。全村平均每户年收入提高2500元,带动村民30多人实现就业。
接下来,巴音敖包村还要“集思广益”谋未来——以数字化赋能荞麦产业发展,运用互联网平台、直播等形式,提升品牌知名度,增加其品牌价值,从蓝图到实践,从田园到餐桌,巴音敖包村的荞麦产业链日渐成势,“老梁外”产品不仅成为东胜“乡”味儿的“代名词”,更是乡村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东胜样板。
串珠成链,积沙成塔。2023年东胜区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为3700万元,纯收入1577万元。2024年村集体经济项目151项,经营性收入为4090万元,纯收入1401万元。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2024年,东胜区因地制宜打造的“日出东方 美不胜收”区域公用品牌及“胜州优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已受理。增加对一产投入、重塑结构,以绒纺、乳制品、肉制品精深加工及“预制菜”产业发展为重点,东胜区共培育了87家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龙头企业不断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按照“企业+基地+农户”的基本运作模式,构建了“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联结机制。目前共有54家企业与村集体或农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关系,联结率达到68%,带动农户4900多户,带动户均增收3.8万元。
下一步,东胜区将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依托城市、服务城市,以“二产带动一产、工业反哺农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利用矿区复垦区打造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复垦区生态农业,促进各类要素的双向流动和双融互促,实现农旅融合、农工融合,以工业高质量发展带动农牧业增效、农民增收,形成一、二、三产形成优势互补融合发展态势,既提升农牧业产业规模化经营和附加值的增量,又激活文旅市场“一池春水”。(记者 李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