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呼和浩特1月15日电(记者魏婧宇)1月14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呼和浩特市开幕。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王莉霞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25年,内蒙古要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稳妥推进基本医疗保险自治区统筹,强化医保基金常态化监管,守好老百姓的看病钱。
医疗保障是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制度安排。2024年,内蒙古的医疗保障工作取得了哪些积极进展?2025年,医疗保障部门又将如何围绕民生实事开展工作?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内蒙古自治区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常青接受了新华网专访。
新华网: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医疗保障工作主要取得了哪些成绩?
常青:2024年是全区医保事业攻坚克难、团结拼搏、转型发展的一年。这一年,我们持续巩固拓展全民参保成果,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参保长效机制;基本医保参保人数逆势增长,基本医保参保率达到95.68%;巩固拓展医保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区234.8万低收入人口应保尽保。
全面开启基金监管新局面,联合七部门在全区范围开展严厉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整治行动,组织医疗机构开展自查自纠,有效遏制了基金风险,兜住了民生底线,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及国家医保局的充分支持和肯定。
下决心调整优化政策,通过科学研判、基金测算、社会风险评估,进一步规范了对定点医药机构、异地就医、医保药品外配处方等方面的管理。
促进“三医”协同发展,积极推进国家首批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工作,在三个试点省份中最早以政府名义印发实施方案,在全国最早落地执行9批立项指南;完善医保支付机制,深化支付方式改革,住院病种及基金覆盖率分别达92.4%和91.96%,在全国第三个将辅助生殖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报销;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累计集采1011种药品、65类耗材,平均降幅60%以上,减轻费用负担172亿元。
不断深化医保信息平台应用,推进医保经办数字化服务,完成年度医保“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任务,实现区内职工医保关系转移接续、生育津贴、医疗救助对象资助参保“免申即享”。
新华网:今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起势之年,医疗保障部门的工作思路是什么?
常青:今年的工作要全力以赴呵护“小的”、照顾“老的”、保障“病的”、支持“新的”、挤掉“虚的”、打击“假的”,守住“一条底线”,实现“两个突破”,聚焦“三个赋能”,抓好“四项改革”,狠抓各项任务落实。
一是牢牢守住基金安全底线,落实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待遇政策,加强基金运行分析,常态化开展基金监管,守好群众“看病钱”“救命钱”。二是在推动基本医保自治区级统筹和建立“1+3+N”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上实现突破,均衡地区间待遇水平,满足群众多元化保障需求。三是在赋能人民群众健康、赋能医药机构健康发展、赋能医药产业创新发展上做文章下功夫,助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四是抓好国家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药品、医用耗材集采“扩围提质”,医保资源配置规划四项改革任务落地,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助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此外,做大做强医保“一张网”,优化经办服务,抓好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持续推进医保领域“高效办成一件事”,加强异地就医管理,提升群众医保获得感。
新华网:医保局作为重要的民生部门,要赋能人民群众健康,今年医保部门在民生实事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常青:解除全体人民疾病医疗后顾之忧是医保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和目标方向。面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的趋势,我们今年的民生实事主要围绕呵护照顾“一老一小”展开。
一方面落实积极生育政策。持续完善生育保险制度,巩固扩大生育保险覆盖面,加强生育医疗费用保障,将分娩镇痛项目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推进生育医疗费用直接结算,落实生育津贴直接发放给参保人,鼓励灵活就业人员在参加职工医保的同时缴费参加生育保险。
另一方面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构建全区统一的长期护理保险政策框架,夯实制度运行基础,指导呼和浩特市进一步做好“青城长护”品牌提档升级,全面应用国家统一建设的长护险管理子系统,推动符合条件的地区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工作。
同时,进一步优化服务,保障群众就医购药需求。开通“医保钱包”,扩大医保个人账户使用功能,实现区内外近亲属跨省共济使用;全面推开线上线下一体化购药模式,与京东、美团、饿了么等第三方平台合作,打通个人账户非处方药线上支付渠道,实现门店可查、价格可比、来源可溯、医保可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