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呼和浩特2月1日电 题:乌拉特草原:戈壁红驼产业稳步发展
新华社记者李云平
农历正月既是内蒙古乌拉特后旗戈壁红驼毛色最好看的季节,也是当地牧民集中赛驼的时节。正月初四早上,乌拉特后旗巴音前达门苏木巴音哈哨嘎查牧民阿拉腾乌拉一家身着艳丽的节日盛装,骑着健壮的戈壁红驼,在前往亲朋好友家拜年的途中参加小型赛驼活动。
阿拉腾乌拉说:“我们这里地广人稀,每户牧民相隔5公里左右,大家一边骑着戈壁红驼拜年一边赛驼,既让牧民热身、舒心,也让拜年的氛围热闹起来。这样的春节过得有活力。”
戈壁红驼生活在我国北部边境地区阴山以北的戈壁滩上,是一种稀有的骆驼品种。乌拉特后旗被誉为“戈壁红驼之乡”。每逢节日,乌拉特后旗牧民常常自发举办家庭那达慕,吸引许多戈壁红驼养殖户参加赛驼活动。
赛驼活动见证乌拉特后旗戈壁红驼产业的稳步发展。近年来,乌拉特后旗深挖戈壁红驼的文化内涵和经济价值,将其确立为推动乡村振兴主导产业之一,规划建设1个戈壁红驼产业园区和9个高标准养殖基地,戈壁红驼数量由2002年的4000峰增长到目前的近4万峰。潮格温都尔镇巴音努如嘎查牧民吉布呼楞图说:“从2023年开始,我把15峰产奶母驼托养给当地驼乳生产龙头企业,1年获得分红3万多元,降低了劳动成本、草场压力,提高了养殖效益。”
记者走访发现,为延伸戈壁红驼产业链,乌拉特后旗培育出多家驼肉、驼奶加工龙头企业,开发驼奶、驼肉、驼毛、驼绒等全产业链产品,逐渐提高养殖附加值,逐步提升品牌知名度。乌拉特后旗农牧和科技局局长吉仁都日布说:“我们推行‘企业+合作社+基地+牧户’的经营方式,落实圈舍建设补贴、养殖保险补贴等政策,支持企业通过驼奶收购、托管代养等方式与养殖户建立合作关系,推动戈壁红驼产业向基地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在做强产业、做精产品的同时,乌拉特后旗打造戈壁红驼文旅产业,逐步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我们谋划做好‘产业+文化’发展的大文章,让‘戈壁红驼’成为提升知名度、带动旅游消费的地标性名片。”乌拉特后旗文体旅游广电局局长斯庆巴特尔说。
据了解,乌拉特后旗戈壁红驼总产值已突破1亿元,带动1600多户牧民户均年增收2.4万元,占当地牧民家庭总收入的4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