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7时30分,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临河运营维修段的班组人员就已整装集合,孟宪丰安排完当天的工作后,大家便乘坐线路检修车,前往K17+000至K25+000处进行巡检。
孟宪丰是临河运营维修段杭锦后旗综合车间副主任,15年来,他与铁轨昼夜相伴,让旅客平安回家过年。
“我们每天的检查任务共计8公里,作业项目包括线桥设备巡检、外部环境检查等,这段铁轨的几何尺寸以毫米计量,要控制在容许偏差范围之内,所以我们也被称为‘铁路医生’。”孟宪丰告诉记者。
当天的点外作业时间是6个小时。上铁轨作业前,现场防护员与驻站联络员用对讲机确认无列车经过后,便穿过网围栏,爬上陡坡,上道检查作业,脚下的铁轨笼罩在薄薄的晨雾中。工人们虽然负重行走在碎石子和轨枕上,却脚步稳健、如履平地。
“叮叮……叮叮……”孟宪丰拿着检查锤弯腰敲击螺栓,检查轨道接口处连接零件,紧固松动的螺栓。孟宪丰负责的这段铁路,每公里40对接头,每个接头夹板上有6个螺栓,每个螺栓敲2下,8公里的铁轨全部检查完需要敲击3840下。
在另一条铁轨上,班组人员杨利权正在检查线路几何尺寸。只见他俯身将脸贴在铁轨上目测轨道高低,然后拿着道尺在铁轨上测量。“道尺用来检测两股钢轨的水平和轨距,通常是先目测线路状态,再用道尺检查,记录数据,判别是否有超限点,作为修整轨道的依据。”杨利权说。
据介绍,列车行驶时,钢轨和枕木会受到巨大的冲击力,造成线路几何尺寸变化、高低方向不良等后果,影响旅客的舒适度,线路工人需用专业的工机具将铁轨整修平顺。
一路下来,班组人员早已记不清楚同样的动作重复了多少次。虽然天气寒冷,但他们各个浑身冒汗,干得热火朝天。中途有列车经过时,线路工们停止作业下道避车, 站在道旁列队迎车。两条铁轨无声地连接着旅客热切的思乡之情,也承载着一代代线路工人的青春年华。
记者了解到,春节期间线路工人24小时值班。孟宪丰老家在吉林,他已经4年没回老家过年了。列车安全平稳运行的背后,有无数个像孟宪丰一样的“铁路医生”,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多年如一日与铁轨昼夜相伴,守护着四方旅客平安归家之路。 (记者 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