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确保一季度“开门红”-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2/06 08:18:11
来源:内蒙古日报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确保一季度“开门红”

字体:

  春潮澎湃,实干为先,上班之日就是发令枪响之时。

  2月5日,乙巳蛇年首个工作日,呼和浩特市召开全力推进“六个行动”确保一季度“开门红”动员部署大会,吹响了打赢“六个行动”攻坚战的激昂号角。

  2024年,呼和浩特聚焦打造“首善之地”,全面落实“六个工程”,推动经济稳中有进,主要指标增速在省会城市继续保持在第一方阵。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4107.1亿元,同比增长6%以上。

  今年年初,呼和浩特市两会提出2025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实施重点项目1200个以上、年度计划投资1700亿元以上,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00个以上、到位资金增长10%以上。

  如今,呼和浩特正以非凡的决心和魄力,凭借“六个行动”,大步迈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确保一季度实现“开门红”。

  以重大项目谋划行动增强经济增长动力。2024年,呼和浩特优势产业量质齐升,“六大产业集群”链式发展,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已突破90%。2025年,呼和浩特将实施重点项目1288个,年度计划投资1740亿元,其中“六大产业集群”项目490个,完成投资900亿元以上。

  以助企行动激发市场活力。2024年,呼和浩特实施优化营商环境“4.0”行动,企业开办实现了全流程网办,市本级政务审批服务事项由1296项精简到405项,进入全国行政审批事项最少城市行列。呼和浩特获评2024年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城市、2024年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最佳城市。2025年,呼和浩特将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推动工业领域降低工业用地成本、服务业领域物流降本增效等改革,将更加主动地为企业疏堵、减负、撑腰、赋能,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助力企业开拓市场。

  以就业促进行动畅通经济循环、夯实社会稳定基础。2024年,呼和浩特不仅提前半年完成“三年十万大学生留呼”目标,而且入选最佳人才发展生态城市全国50强。2025年,呼和浩特接续实施未来3年“十五万青年留呼行动”,通过“岗位进校园、学生进企业”“线上+线下”“大招聘+小专场”“固定+灵活”等形式,精准对接企业用工和学生就业,通过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群众增收、带动消费增长。

  以节水行动确保可持续发展。2024年,呼和浩特启动建设了喇嘛营污水处理厂,经开区污水处理厂二期、科技城污水处理厂主体完工,托清园区再生水长输管网工程、金桥工业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2025年,呼和浩特将全面推进引黄三期引水输水、净水配水工程,实施引黄一、二期备用输水管线提升改造工程。强化农业、工业、生活节水,探索建立农业节水“水电”联动机制;全面推行工业“以水定产”,加强再生水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将再生水利用率从目前的36%提高到50%以上。

  以区域合作深化行动扩大对内对外开放。2024年,呼和浩特与北京海淀区开展“两小时创新圈”合作,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呼和浩特研究中心正式落户。“呼包鄂乌”四城通办事项达到337项。成功开通“天津港—呼和浩特”区港联动班列,开通“呼和浩特—莫斯科”货运航线。2025年,呼和浩特将建成投用明品福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加快建设中农联国际冷链物流电商产业园,开工建设家家悦冷链物流项目,打造国家物流枢纽。规划建设空港物流枢纽、跨境电商产业园、海关监管作业场所,打造北疆国际枢纽港。建设“天津 (秦皇岛)—呼和浩特—乌鲁木齐”呼和浩特分拨中心,加强与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二连浩特等地合作,开辟国际联运通道。加快打造中欧班列集散中心、多式联运枢纽中心,打造JSQ班列出口基地,发运中欧中亚班列150列以上。

  以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为抓手,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2024年,呼和浩特全面铺开“一廊两轴五带”文旅发展布局,老牛湾黄河大峡谷成功创建5A级景区。2025年,将全面推开实施“一廊两轴五带”建设,加快大窑文化遗址公园、土城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辽代白塔遗址公园建设,开放16处大青山休闲观光点,提升沿山特色小镇品质,开展跨年夜、演唱会、冰雪季等特色活动,进一步提升首府影响力。

  风劲潮涌,奋楫争先。全力推进“六个行动”,不仅是实现一季度“开门红”的关键举措,更是为全年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而迈出的坚实步伐。(记者 郑学良 通讯员 刘军 李海珍)

  原标题:“六个行动”齐发力 打造发展新高地 呼和浩特市确保一季度“开门红”

【纠错】 【责任编辑:石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