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内蒙古博物院青少年活动中心热闹非凡,“博物弘文·守望相助”内蒙古博物院志愿者系列活动之“博物馆里的活色生香”——“华彩上元,灯映团圆”主题活动举办,众多游客在花灯与诗词的交织中提前感受元宵佳节的魅力。
活动现场,志愿者们化身“文化使者”,为游客讲述花灯的千年变迁。从汉代的雏形初现,到唐宋的繁花似锦,再到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花灯不仅照亮了岁月长河,更成为了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伴随着花灯,志愿者和观众共同品味着古诗词中的上元佳节:苏味道笔下“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的壮丽夜景,李商隐诗中“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的繁华盛景……在现场观众的吟诵与讨论中,大家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一同沉醉于佳节的欢乐祥和之中。在“吉纹饰灯,影绘风华”部分,北疆文化与馆藏珍宝碰撞出奇妙火花。蛇形盖彩绘陶罐、玉猪龙等文物元素跃然灯上,走马灯旋转间,历史仿佛“活”了起来,为传统花灯增添了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活动尾声,吉祥物“骏骏”引领大家步入博物院大厅,开启“花灯游‘院’走百病”之旅。大家手提自制的走马灯,穿梭在灯谜间,欢声笑语声此起彼伏,在传统民俗中寄托着对新一年的美好祈愿。
此次活动以“灯”为媒,让观众在博物馆里沉浸式体验传统节日氛围,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在传承与创新中,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照亮人们前行的文化之路。“活动非常精彩,在博物院里赏花灯、品古诗,不仅增长了孩子的见识,同时也在他们心中种下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观众赵女士说。(记者 冯雪玉 孙柳)
【纠错】 【责任编辑:徐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