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国社之镜·世纪光影”新华社新闻摄影展在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开展,同步展出“零碳氢城·发展高地”新华社镜头中的伊金霍洛新闻摄影展。
今天在新华社客户端、新华网展示的是“零碳氢城·发展高地”新华社镜头中的伊金霍洛新闻摄影展“能源担当”“乡村振兴”篇章,共58张图片。
前言
成吉思汗陵坐落于此,朱开沟文化在这里发源,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藏着探索中国北方畜牧经济起源的秘钥。
这里,草原与河滨相望,古老与现代辉映。
这是一处资源宝地,探明煤炭储量高达560亿吨,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力量。
这是一方产业高地,煤制油、煤制气等现代煤化工产业领跑全国,氢能、储能、光伏、新能源整车制造等新兴产业链已具雏形,引领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新浪潮。
这是一座幸福之城,居民安居乐业、和谐共融。
从文化大旗、畜牧业强旗,到现代能源重要基地,坐落于草原深处的伊金霍洛旗,正以“文化与现代交融、资源与环境和谐”的全新面貌,在探索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伊金霍洛新篇章。
能源担当
伊金霍洛旗,坐拥丰饶煤炭宝藏,勇立能源转型潮头,以绿色能源为翼,翱翔于高质量发展的蓝天。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征途上,它不仅是坚实的后盾,更是创新前行的先锋,彰显了非凡的责任与担当。

下图:2004年9月13日,位于伊金霍洛旗境内的神华煤直接液化项目一期工程正在施工。
2004年8月25日,神华集团“煤制油”直接液化装置在伊金霍洛旗开工建设。神华煤直接液化项目总建设规模为年产油品500万吨,计划分二期建设。新华社记者 任军川 摄


右上:布尔台煤矿的厂区(2008年11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任军川 摄
左下:2009年5月29日拍摄的布尔台煤矿厂区封闭式运煤栈桥和储煤罐。新华社发
右下:2009年5月29日拍摄的布尔台煤矿储煤罐。新华社发
于2006年5月1日开工建设的神华布尔台煤矿在伊金霍洛旗建成,设计年产2000万吨。该煤矿是当时建设的矿井生产能力、主运输系统能力、煤炭洗选加工能力居世界前列的大型现代化井工矿井,井田面积193平方公里,可采储量18.5亿吨。

神华集团煤直接制油项目位于伊金霍洛旗境内,一期规划建设三条生产线、年产能320万吨。2008年12月31日,神华集团煤直接制油项目首条百万吨示范生产线试车打通流程,产出合格的石脑油、柴油等油品。百万吨示范生产线投产后,每年可转化煤炭350万吨,生产柴油、石脑油等产品108万吨。新华社记者 李云平 摄




右图:2013年8月30日,工作人员在神华煤制油加油站给顾客加油。该煤制油加油站位于神华集团煤制油基地项目所在地——伊金霍洛旗马家塔,是神华集团第一个自建自有的加油站,也是国内首个煤制成品油加油站。新华社记者 任军川 摄

右上:2021年2月11日,神东煤炭集团就地过年矿工吃上了公司精心准备的年夜饭。
左下:2021年2月11日,神东煤炭集团大柳塔煤矿综采一队员工在检修采煤机。
右下:2021年2月12日,神东煤炭集团布尔台煤矿综采二队检修班的工人们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新华社发

右上:2015年12月22日拍摄的采用盾构机施工贯通的神华神东补连塔矿2号副井井口。
下图:2015年12月22日拍摄的采用盾构机施工贯通的神华神东补连塔矿2号副井。
当日,我国第一座采用全断面隧道掘进机(又称盾构机)施工的煤矿斜井——神华神东补连塔矿2号副井顺利贯通,这标志着我国矿用斜井设计施工与装备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右上:2021年7月8日,工作人员在伊金霍洛旗天骄绿能50万千瓦采煤沉陷区生态治理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区里巡查。新华社发
左下:天骄绿能5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局部(2021年7月13日摄)。
右下:2021年7月13日,工人为天骄绿能5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安装光伏板。
位于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镇的天骄绿能5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是采煤沉陷区生态治理光伏发电的示范项目。新华社记者 刘磊 摄

下图:2021年11月18日,在伊金霍洛旗境内的荣恒煤矿,拉煤卡车在排队装煤。新华社记者 贾立君 摄

右上:2021年12月16日,在伊金霍洛旗神华集团上湾煤矿,工人在100多米深的矿井下抢修采煤设备。
右下:2021年12月15日,在伊金霍洛旗纳林陶亥镇荣恒煤矿,工人们将煤块加工成煤粉。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乡村振兴
以绿色为笔,描绘乡村振兴壮美画卷。产业兴旺带动乡村经济,文化兴盛点亮乡村文明,生态宜居美化乡村风貌。在伊金霍洛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已奏响乡村振兴的华彩乐章。


左下:1985年,数以百计的养蜂人从南方来到伊金霍洛旗草原放蜂酿蜜。十年前,这里还是不毛之地的霍洛流沙滩,而今林茂草丰,百花盛开。(1985年10月11日发)新华社记者 杨慎和 摄
右图:1986年4月1日,阿拉腾席热镇柳编厂的女工在编柳条筐。新华社记者 袁苓 摄


右图:2007年4月15日,伊金霍洛旗苏布尔嘎镇一位农民正在为小羊羔添草料。新华社记者 任军川 摄


右上:2020年6月24日,哈达图淖尔村村民在生猪养殖基地的饲料房中准备饲料。
下图:2020年6月24日拍摄的哈达图淖尔村万头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内的沼气储存罐。新华社记者 朱文哲 摄

右上:2020年11月18日拍摄的哈达图淖尔村的粪污发酵塔。
下图:2020年11月18日拍摄的哈达图淖尔村一处养猪基地。
2019年底,哈达图淖尔村建起占地12000平方米的生猪标准化养殖基地,吸引养殖户入住。养殖基地配套有专业化粪污处理系统,让村里的臭味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村容村貌不断改善。新华社记者 刘磊 摄

右上:2020年10月14日拍摄的乌兰木伦镇哈沙图村一景。
左下:2020年10月14日拍摄的伊金霍洛镇布拉格嘎查一牧民经营的“牧家乐”。
右下:2022年7月17日拍摄的苏布尔嘎镇益丰寨田园综合体一景。新华社记者 朱文哲 摄

右上:2023年4月27日,在伊金霍洛旗苏布尔嘎镇敏盖绒山羊原种繁育中心内,技术人员在查看羊绒品质。
左下、右下:2023年4月27日拍摄的伊金霍洛旗苏布尔嘎镇敏盖绒山羊原种繁育中心。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纠错】 【责任编辑:杨腾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