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成功启用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在该院数字化手术室内,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李子禹团队借助该设备,成功完成一台胃部肿瘤切除手术。
“此次引进的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具备10倍光学放大视野和540度机械臂旋转功能, 可实现毫米级以下操作精度。该技术的应用将有力推动内蒙古地区肿瘤微创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优质医疗服务。”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副院长冯立介绍,“未来,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将在医院泌尿外科、普外科、妇科、胸外科等专业手术中发挥重要作用。”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作为输出医院,依托内蒙古自治区肿瘤医院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京蒙一家”两周年以来,医院深度融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尖端诊疗体系与规范化管理模式,整合高校学科优势与附属医院人才资源,累计开展复杂肿瘤手术千余例,成功开展了肝特异对比剂(普美显)肝脏增强扫描、胃肠充盈超声造影检查、揿针治疗恶性肿瘤放化疗后呃逆技术、实体瘤RNA结构变异助力临床精准诊疗、肿瘤组织起源基因检测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EUS-FNA/B)、HyperQ高频QRS针对抗肿瘤药物引起心脏毒性的预防评估等多项新技术,构建起覆盖早筛、精准治疗到康复的全周期诊疗体系。
通过“国家队”医疗资源下沉,首府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民生健康福祉得到切实提升。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的发展,是呼和浩特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优质资源扩容下沉、区域均衡布局,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系统连续、公平可及的卫生健康服务的缩影。
近年来,呼和浩特积极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持续加大资金、政策投入,不断完善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保障和运行机制,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群众看病就医更方便、更舒心、更经济。
目前,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总数已从2015年的2317所增加到2024年的2901所。平均每千人口拥有病床从2015年的5.22张增加到2023年的7.25张。
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提质。全市建成重点专科57个,与区外102家医疗机构合作共建,打造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17个,国家级医学中心分中心5个。创新组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设立联合病房10个、联合门诊75个,建立消毒供应和影像心电中心5个。县域医共体建设成效显著,基本实现服务、管理、责任、利益“四统一”,累计发放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补贴1123万元。呼和浩特市口腔医院挂牌内蒙古自治区口腔医院并与北大口腔医院建立医联体,三、四级手术量有较大幅度增加。
医药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药品耗材集采实现“提质扩面”,启动市级药采中心,推动集采向民营机构、基层单位和零售药店延伸,636家药店上架集采药品。年度节约资金12.98亿元,累计减轻群众负担29.78亿元。同步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动态调整984项收费标准,通过“有升有降”实现调价总量2.1亿元,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提升至32%,就医费用结构持续优化。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释放惠民红利。全市161家医疗机构实施DIP付费改革后,职工和居民住院次均费用分别下降4.97%、4.75%,平均住院日缩短9.5%、6.17%。创新开展基层病种和中医优势病种付费,推进县域医共体打包付费,103家药店开通医保线上支付,构建起“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就医新格局。
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新建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社区医院,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实现县域全覆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质增效,197.65万居民签订服务协议,重点人群覆盖率达55%,创新推出11类基础服务包,累计拨付签约服务费2431.75万元。通过组建428人医疗应急队伍、建成市级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更加完善。
“今年,呼和浩特市卫健委将坚持‘以基层为重点’开展强基行动,推动我市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呼和浩特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马可为表示。
马可为所说的“强基行动”是这样一套“组合拳”。
一是强基固本,织密基层医疗服务网络。在县级层面,由五个旗县医院牵头,整合辖区内公立医疗机构成立县域医共体,通过县域内医保打包付费,落实四个共同体建设。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实现中(蒙)医馆全覆盖,并且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智医助理”系统和健康大数据等新技术,在基层医疗机构构建起了“基层医生+AI+专家”的新型基层诊疗模式;在卫生室层面,依托医联体、家庭医生团队,实现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城乡居民“15分钟健康服务圈”更加完善;通过处方流转、处方延伸机制,为群众提供了便捷可及的门诊用药服务。
二是人才赋能,夯实基层医疗服务根基。通过开展“三服务一促进”“三级医院对口帮扶”等多种形式,使上级医院的医师逐级下沉到基层,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为基层培养骨干医务人员;同时通过开展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公开招聘并纳入编制管理,提升基层服务能力。(记者 郑学良 通讯员 刘军 梁婧姝)
原标题:建成重点专科57个,与区外102家医疗机构合作共建 呼和浩特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