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是我国目前面积最大的国有林区。2015年4月1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并加以管护,十年过去,森林面积持续增加、质量显著提升。
2024年,我国完成国土绿化面积超1亿亩,包括造林6669万亩、种草改良4836万亩。目前我国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成为全球增绿最多的国家。

在祖国北疆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林海与呼伦贝尔草原交织错落,形成了一片总面积达25万平方公里的“绿色净土”。这里松涛激荡、风光旖旎、水草丰美。3000多条纵横交错的河流、500多个星罗棋布的湖泊,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更孕育了下游松嫩平原万顷黑土、中华粮仓。

国家确定开发大兴安岭林区是从1952年开始的。此后,来自全国各地的数万名建设者在林海深处安家落户。被历史学家翦伯赞称为“历史后院”的兴安林海斧锯声起、人喊马嘶……
从那时起,产自大兴安岭林区的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桦木等多种优质木材源源不断地走出深山老林,为新中国百废待兴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998年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之后的15年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在科学采伐的同时注重林木抚育更新、原生态植被保护和资源永续利用。

按照国家部署,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于2015年4月1日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生态林业发展方式面临着重大转型,开启全面建设生态文明的新征程。

十年前,为聚焦“挂锯停斧”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事件,记录即将消逝的传统林区生产生活和广大林业建设者的精神风貌,我辗转奔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
三月早春,广袤的内蒙古森林草原依旧冰雪覆盖。苍山银装素裹、大河冰封逶迤、林海玉树琼枝。白云、蓝天与雪野相映,在四季物语中展现着一幅雄浑壮美的冰原雪韵。一路向北,目之所及、无限风光!


林城牙克石、乌尔旗汉、图里河、额尔古纳、根河、金河、乌力库玛、阿龙山、克一河、甘河、阿里河、红花尔基……穿林海、走工队、宿窝棚……我走近最后一批伐木作业区,聚焦林区繁忙的生产场景、体验伐木工人的生产生活,用镜头记录下采伐工队在任务区进行的最后采伐作业。

林区漫长的冬季,也是采伐作业最忙的时候。伐木工人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中宿营,遵循着清林、支杆、采伐、集材、检尺、归楞、储木等一整套严密有序的生产流程,分工协作,有条不紊。
或许,因为林海过于浩瀚,很多身处其中的人时时感觉到自身的“平凡与渺小”。
在林海,我遇到了胡德新,那时他是大兴安岭林管局根河林业局萨吉气林场902工队的一名伐木工。工作20多年来,他每天披星戴月、爬冰卧雪、与冬日林海为伴,输送出无数栋梁之材。

由于林区环境复杂、夏季潮热不宜采伐,伐木工作多在冬季进行。胡德新和工友们经常冒着严寒,背着油锯、斧头,天不亮就出工。胡德新和工友们每个冬天要转场三、四次,在冰天雪地上搭建简易的塑料布帐篷,吃大锅烩菜,睡火炉板铺,有时甚至为节省宿营时间把地板当成床板用。


和很多工友一样,胡德新是“林二代”。父辈也曾在大兴安岭林区从事采伐工作。“自己能接父母的班,为国家建设做贡献,苦累也值了。”胡德新对我说,“停伐让森林休养生息是好事。等停伐以后,除了转产护林工作,我想投资木耳种植、搞庭院经济,多在家陪陪妻子女儿。”看得出,胡德新对林海有些不舍,但也对即将踏上的人生新旅程充满期待。

待到林间新绿后,兴安林海伐木工,连同他们在这片大森林中曾经的汗水、足迹和奉献,都成为每个人记忆深处密密匝匝的年轮。

宿营点里,伐木工人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停伐后转产的出路,畅想着个人与家庭的未来。
晨曦微露,我们被宿营帐篷外一阵阵轰鸣的柴油机马达声震醒。工队的拖拉机手正在给一台满身冰流子的链轨式拖拉机点火,林区俗称“爬山虎”,翻山爬坡通过力强,是最重要的山地集材机械。在宿营地的食堂吃过早餐,我与伐木工人师傅们道别,踏上返程。车窗外,婆娑树影瞬间掠过,回望林海、苍山负雪,不禁心生留恋。

记得小时候的语文课文《美丽的大兴安岭》中写到,大兴安岭是绿色的海洋,是植物的天堂,一年四季,风光不同,美景如画。那时,我便对美丽神奇的大兴安岭充满向往,盼望着有一天能够身临其境,饱览茂密壮美的原始森林。大学毕业,梦想成真,我有幸来到新华社内蒙古分社从事新闻摄影报道工作。时光,让生长于燕赵大地的我与北疆大兴安岭如此近距离接触。

作为分社突发事件应急报道组成员,我曾多次到访大兴安岭林区参加扑火作战和防火演习,与参战的森林扑火队员们扎根山林,幕天席地、摸爬滚打。





在川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中,十年不过是弹指一瞬,对于一株树木、一片森林、一种生产方式和社会发展理念来说,却是革故鼎新、脱胎换骨的划时代转型变革,也是从远古走来的大森林续写新时代生态文明传奇的壮丽史诗!

当年星罗棋布于林区小镇居民点房前屋后苗圃中的新枝幼芽,应已茁壮成长、亭亭如盖。人类与大森林和谐发展、美美与共的故事仍在继续……

■编后记:
10年前,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让森林静了、绿了。经过长期休养生息和林业人的悉心抚育,大兴安岭现已成为我国北疆重要生态屏障,莽莽林海再现勃勃生机。
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之后,大兴安岭林区走向转型发展之路。如今林下经济和旅游业并举,大兴安岭正加速把生态优势变为发展优势,在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路上阔步前行。如今的大兴安岭,林子密了,人气也旺了。停伐后,原生态的雪景吸引了摄影爱好者和游客的目光。林区人抓住机遇,打造出驰名中外的雪乡景区。不止旅游,借助丰富的森林资源,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的蓝莓酒、桦树汁等一系列林产品走入市场。停伐后,数万名林业工人放下斧锯,很多砍树人变成了护林人。


广袤林海,踏实肯干的林区人满怀憧憬,正一步一个脚印,筑牢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

记者:张领
本期主持: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