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孤独症日丨母爱托举成长之路-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4/02 16:32:30
来源:新华网

世界孤独症日丨母爱托举成长之路

字体:

  3月31日,在位于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的一家木雕工作室,胡日(右)与母亲乌尼尔其其格一起给小猫喂食。

  今年21岁的胡日家住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2岁时被确诊患有孤独症,存在语言障碍、刻板行为等情况。19年来,虽然康复训练之路漫长不易,但母亲乌尼尔其其格以母爱托举,悉心帮助他进行康复训练,陪伴胡日成长。

  最初得知孤独症需终身干预才能让孩子尽量接近正常,乌尼尔其其格一度难以接受这个现实,“但胡日是我的孩子,不管面对多少困难,我都会全力以赴帮他康复”。

  在胡日6岁那年,乌尼尔其其格开始自学专业康复知识,分析研究康复教师的训练方法。她通过给胡日设定一个目标,再拆解成具体行为的方式,让他重复训练,持续强化生活技能和行为方式。如今,在母亲引导下,除了叠被子、切水果等生活技能,胡日还能说一些简单词句,进行一定的人际交往。

  胡日的父亲苏龙嘎是木雕师。2022年起,乌尼尔其其格开始注重提升胡日的职业技能,让他跟着父亲学习制作木雕,进一步增强胡日的专注力和动手能力。经过长期训练,胡日现已能参与制作简单的木雕作品,并以此获得一些收入。

  “胡日的努力和进步让我们感受到了父母与孩子间双向奔赴的力量,给我们这个三口之家带来了温情和感动”。

  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3月31日,在位于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的一家木雕工作室,胡日(右)在父亲苏龙嘎的指导下制作木盘。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3月31日,在位于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的一家木雕工作室,胡日在制作木盘。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3月31日,在位于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的一家木雕工作室,胡日(右)在父亲苏龙嘎的指导下描字。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3月31日,在位于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的一家木雕工作室,胡日展示自己创作的木板画。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3月30日,在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的家中,乌尼尔其其格(左)协助儿子胡日切黄瓜。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3月30日,在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的家中,胡日(右)在母亲乌尼尔其其格引导下穿鞋袜。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3月31日在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的一木雕工作室拍摄的胡日(中)、父亲苏龙嘎(左)和母亲乌尼尔其其格。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3月30日,在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的家中,胡日(左)给母亲乌尼尔其其格敲腿。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3月31日,在呼和浩特市残疾人托养中心,胡日(右三)在康复教师郭芳(左三)引导下与小伙伴分享零食。乌尼尔其其格会定期带胡日到专业的康复机构进行社会适应训练,针对性地提升胡日的沟通交流等能力。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3月31日,在呼和浩特市残疾人托养中心,胡日(右)在康复教师郭芳(左)引导下购买零食。乌尼尔其其格会定期带胡日到专业的康复机构进行社会适应训练,针对性地提升胡日的沟通交流等能力。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3月30日,在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的一口袋公园,母亲乌尼尔其其格(左)陪着胡日锻炼身体。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纠错】 【责任编辑:石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