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无限好,又见樱桃红。走进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突泉镇新生村阳光采摘园的樱桃大棚,一株株樱桃树整齐排列,绿叶掩映间,颗颗饱满的樱桃如红玛瑙般缀满枝头。镜头下,果实表面泛着晶莹光泽,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果香,吸引不少游客前来采摘品尝。
“听说樱桃大棚可以采摘了,趁着周末就带着孩子来尝鲜,新鲜采摘的就是不一样!”采摘顾客孙彩凤欣喜地说道。大棚内,游客们提着篮子穿梭在樱桃树下,沉浸在采摘樱桃的乐趣中。

望着枝头上的累累果实,采摘园种植户王军一边帮忙采摘樱桃一边热情地介绍。“我家樱桃销路根本不愁,半个月前就有顾客联系采摘。今年樱桃提前上市,果子甜度高,颗粒也比较大。保你吃上一口甜到心里,笑在脸上!”王军说,采摘园共有3个樱桃大棚,1200多棵樱桃树,棚内的樱桃陆续进入成熟期,鲜果采摘可持续到5月份,一年收入15万元左右。

俗话说,樱桃好吃树难栽。从开花到结果,再到果实成熟,樱桃树的管理每一步都马虎不得。在管理方面,王军运用智慧布局与精准调控,打造大棚樱桃生长新环境。设施大棚内加入全自动管控技术,先后解决了棚内温湿度控制等种植技术难点。在手机上打开农艺小站系统,大棚里的温度、湿度、含水量等信息一手掌握,“智慧中枢”的一个人便可把樱桃树管理到位,真正实现了樱桃全自动化种植,也让“春果第一枝”成为农户增收的“金钥匙”。

这两年,王军还尝试矮化密植种植法,既解决了传统樱桃采摘困难的问题,又解决了樱桃产量低的问题。在这种模式下,樱桃树摒弃了传统的树冠概念,仅保留一根“独条苗”,其短而分明的枝杈设计,不仅保证了良好的采光效果,还极大地适应了高密度的栽植需求。
近年来,突泉县积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在推进产业富民,带动乡村振兴实践中巧打季节差、时间差,推动设施农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同时推进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形成了集采摘、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农旅融合发展新模式。(闫振华 李香瑶 陈丽红 曾令刚 王昊宇 王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