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走进阿拉善盟沪蒙能源实业有限公司年产300万吨煤焦化配套2×240th干熄焦项目建设现场,只见满载红焦的焦罐车稳稳驶向提升井架,借助干熄焦余热利用技术,低温惰性气体迅速涌入,吸收红焦释放的显热,进而转化为电能,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循环利用。“该项目已经投入7.5亿元,主要建设两套干熄焦炉、两台余热锅炉以及配套的汽轮机发电机组,目前部分项目已经投产,每年大约能节约用水100万吨。”该公司干熄焦车间主任王金芳告诉记者。
今年以来,阿拉善盟持续推进节水增效行动,该盟各级各部门凝心聚力推进节水行动攻坚,聚焦工业节水减排、农业节水增效、生活节水降耗三大领域,通过推广高效节水技术、完善水资源管理体系、培育全民节水意识等举措,各领域齐头并进、协同发力,构建水资源节约集约新格局。
阿拉善盟工信局将节能节水技术改造作为工业绿色转型的关键,紧盯重点能耗企业,通过线上线下多元方式强化政策宣传与精准引导,激发企业绿色化改造积极性,并积极帮助企业申报自治区节水技改专项资金及绿色制造示范项目,“十四五”期间鼓励引导企业实施多个重点节水项目改造,实现年节水423万立方米,获批自治区专项资金支持1190万元;同时,培育并申报14户企业创建自治区节水型企业,为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注入新活力。
这几天,孪井滩黄河高扬程灌溉事业发展中心的工作人员深入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的农灌区走家入户,耐心地为农户们讲解节水知识,手把手传授节水技巧。
为有力推动农业节水,阿拉善盟农牧局打出一套“组合拳”,通过优化种植结构、推广节水技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等举措,全面推进农业节水增效。截至目前,全盟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8.78万亩,基本实现从大水漫灌向滴灌转型,创新推广“干播湿出”“无膜浅埋滴灌”等节水模式,年推广面积超30万亩;在地下水超采区推行轮作休耕和耐旱作物种植,2024年新增节水作物14万亩、轮作2.4万亩,粮经草种植结构比例优化至49.27%∶30.13%∶20.6%;同时加强技术培训和示范引领,创建高效节水示范区14个,推广北斗导航精量播种8.2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稳定在49.55万亩。
“我们将围绕‘全年节水100万方’目标,分解任务至各旗区,通过推广全生物降解膜、贴片式滴灌带等技术,结合粮改饲、设施农业等项目多路径节水。同时,完善‘大粮食观’考核体系,延长农产品加工链,探索集约化经营模式,强化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推动节水农业与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协同发展,破解水资源约束与粮食安全矛盾,助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阿拉善盟农牧局副局长李希荣说。
公共机构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中有着至关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走进阿拉善盟行政中心大楼,节水标识随处可见。卫生间内,感应式节水器具灵敏便捷,新投入使用的净化水转中水装置将处理后的水用于日常卫生打扫,成功实现了水资源的“二次利用”。
连日来,在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紫苑华亭小区,城乡水务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正借助智慧水务一期大数据平台的分区计量系统,利用仪器精准锁定疑似漏点并进行定位。2024年,阿拉善左旗城乡水务有限公司启动巴彦浩特水质提升增效4项管网改造工程,致力于解决城区供水管网漏损、雨水排放不畅等问题。
“今年,我们将坚定秉持‘四水四定’原则,统筹推进节水与开源并重策略,全力打好节水‘组合拳’,通过优化水资源配置、强化行业用水定额管理,力争将全盟年用水总量控制在3.63亿立方米以内。同时积极拓展非常规水源利用,系统推进雨洪水资源化利用工程,真正形成‘天上水、地下水、再生水’三水共治的新格局。”阿拉善盟水务局局长谢方仁说。(记者 刘宏章 实习生 纳日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