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力捧民营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中“唱主角”-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4/07 09:00:11
来源:内蒙古日报

乌海:力捧民营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中“唱主角”

字体:

  4月2日,记者来到位于乌海乌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乌海阳光炭素有限公司,行走于厂区车间,目及所至皆是紧锣密鼓忙生产的景象。电极糊车间里,一块块冷却完的产品正在等待包装;发运场内,一辆辆货车有序进厂;化验室里,化验员正在对电极糊产品进行出厂前理化指标测定。

  乌海阳光炭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玺告诉记者,作为一家民营企业,企业所生产的阳光牌电极糊广受市场青睐,成为国内矿热电炉厂家首选品牌。目前,企业客户遍布全国26个省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5%以上,并出口至俄罗斯、东南亚、中亚等国家和地区。

  “企业发展取得的成就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帮助,他们会将企业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一样对待。”说起政府部门对民营企业的扶持,马玺深有感触。

  去年,企业三期项目竣工投产运行,但由于厂区内停车位较少,严重影响了企业的产品运输。乌海乌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服务大厅工作人员得知情况后,为企业打开“绿色通道”修建停车场,短短3个月,先后完成了挂牌、摘地、宗地测绘等程序。如今,停车场项目已正式投入使用,企业物流运输彻底通畅。

  “项目落地以来,‘帮办代办’专员就与我们‘绑定’了,从业务咨询、材料准备到挂牌、摘地、宗地测绘,每个环节都全程跟进,事事替我们想到前、做在前,让我们省事、省时、省心。”马玺说。

  作为乌海市贡献税收的“主力军”、创造产值的“主阵地”、拉动投资的“主战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乌海市民营企业贡献了全市70.8%的税收、65.5%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4%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94%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9.25%以上的企业数量。民营经济可以说撑起了乌海市发展的“半壁江山”。

  近年来,乌海市持续把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大力倡树“企业家站C位”理念,构建“既亲又清”的新型政商关系,完善常态化政商对接机制,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时给予支持、遇到困惑时给予指导,鼓励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乌海市不仅出台了《乌海市贯彻〈关于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若干措施》等相关政策措施,对全市民营企业给予高含金量的政策支持。还在2024年5月挂牌成立了中共乌海市重点民营企业委员会和乌海市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两个机构通过制定支企惠企“硬措施”,搭建政企“连心桥”,千方百计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好营商环境、筹资融资、要素保障等突出问题。自此,广大民营企业在乌海市有了“娘家人”“店小二”。

  平日里,为及时了解民营企业的所需所盼,乌海市通过“政企恳谈·早餐会”、企业建议直通车、“蒙企通”等平台渠道畅通政企沟通。2024年12月,上线运行的乌海市“民营经济之窗” 综合服务数字平台更是设置了民营经济基本情况、就业与税收、政银企互动六大板块,整合40多家部门相关数据, 能够及时准确反映全市民营经济发展趋势,进一步畅通与民营企业沟通渠道,更加高效实现问题收集—办理—反馈—跟踪回访的闭环流程。

  为给民营企业提供最贴心的服务,乌海市全面推行重点投资项目全领域、全流程帮办代办服务,先后制定出台《乌海市“蒙速办·帮您办”工作运行机制》《乌海市“蒙速办·帮您办”监督评价机制》等文件,推动帮办代办服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运行。目前,乌海市共为840家投资企业提供帮办代办服务,累计为企业提供登记设立、项目备案、施工许可证核发等帮办代办事项1200多件。

  不仅如此,如今在乌海市,738个事项实现“免证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由40项精简至27项,政府投资项目和一般社会投资类建设项目审批时限由120个工作日分别压减至81个和68个工作日。乌海市连续4年荣登中国地方政府效率“百高市”榜单并名列前茅。

  去年年底,在乌海市发展改革委与蒙商银行乌海分行举办的“狮城惠企卡”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上,该市向优秀民营企业家正式推出“狮城惠企卡”。“狮城惠企卡”不仅让民营企业家在就医、出行等方面享受更多便利,还在金融贷款服务方面享受到诸多实惠,切实增强了民营企业家的荣誉感、获得感、归属感。 (记者 郝飚)

【纠错】 【责任编辑:徐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