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呼和浩特4月10日电(石毅 杨玉婷)初春时节,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林西县达康产业园区设施农业暖棚里,绿油油的番茄秧苗藤蔓垂吊,整齐排列,蕴藏着勃勃生机……农户们正抢抓农时,加紧管护,为新一年的丰产增收打好基础。
近年来,林西县的小番茄串起一二三产的深度融合,成为推动一产“接二连三”串起现代农业产业链的生动缩影。
赤峰市林西县达康产业园区俯瞰图。新华网发(林西县委宣传部供图)
近年来,林西县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抓手,紧紧围绕产业谋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短、平、快”特色产业种植,大力发展高产、优质的特色农产品种植,协同推进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展农业发展空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颗番茄成为特色名片
智能种植省心省力、就近市场集中销售、种植难题专业解决、漏果及时回收加工……在达康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为生产提质、节本、增效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从指尖种菜到云端卖果,达康产业园区将产业链数字化。“在一部手机上就能了解大棚里的温湿度、光照等,可以一键操控;家门口有交易市场、棉被厂、纸箱厂,园区里有技术员,农资化肥能配送到家,种地方便省心多了。”提及在园区的发展,种植户王华说。
赤峰市林西县达康产业园区设施农业暖棚里内的智能温控设备。新华网发(林西县委宣传部供图)
用了近7年时间,达康产业园区形成“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机械化智能化管理、产业化品牌化发展”的生产格局。
现在,达康产业园区是林西县设施农业番茄主产区,番茄种植面积1万亩,年产番茄3.5万吨以上,全产业链产值2亿元以上,“林西·红柿”被认证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番茄成为林西县一张亮眼的名片。
一瓶果汁成就多元价值
每年番茄丰收的时候,除了番茄交易市场,林西县天拜山饮料加工厂也很忙。伴随着一阵阵“轰隆隆”的机械轰鸣声,一条现代化西红柿汁深加工生产线正在运作,一颗颗清洗干净的西红柿历经去皮、破碎、榨汁、杀菌、罐装等工序,正以每分钟300瓶的速度加工成NFC番茄汁。
林西县达康产业园区种植的西红柿做成的果汁饮品。新华网发(林西县委宣传部供图)
从一颗番茄到一瓶果汁,林西县与天拜山等企业合作,用深加工这把“金钥匙”,进一步保障种植户的收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从“农字号”“原字号”产品,到深挖农业多元价值的转变。
一个“小镇”激活乡村经济
热气腾腾的特色美食、嗨翻全场的舞台音乐、温馨的帐篷民宿……旅游季,众多游客走进林西县十二吐乡番茄小镇番茄文化夜市品尝美食,拍照打卡。据悉,番茄夜市每年可带动周边村落50余人就业,接待游客1800余人次,带动周边大棚采摘、瓜果蔬菜销售3万余元。
林西县十二吐乡番茄小镇夜景。新华网发(林西县委宣传部供图)
十二吐乡党委书记吉日木图介绍,今年计划在番茄小镇基础上,投资建设汽车露营地和研学基地,丰富旅游元素,将园区打造成景区,以农促旅、以旅强农,融入“306百里风情线”文旅品牌创建,探索乡村旅游新路径。
一颗番茄、一瓶果汁、一个“小镇”……在林西县,设施农业全产业链正在深度融合,产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幸福蓝图加速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