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电力高速路”建设提速 赋能新能源产业发展-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4/14 11:44:00
来源:经济参考报

内蒙古“电力高速路”建设提速 赋能新能源产业发展

字体:

  “头顶有风光、脚下有煤炭、手中有电网”,这是能源大区内蒙古的“资源标签”。从过去的“挖煤卖煤”到如今的“绿色风光”,近年来,内蒙古正不断加快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2024年内蒙古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超4100万千瓦,新能源总装机规模达到1.35亿千瓦,在多个领域实现“全国第一”。

  作为内蒙古能源产业发展“排头兵”,国家电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网蒙东电力”)全力服务“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开发,以规划促转型,积极建设特高压外送通道及配套工程,推进电网高质量发展,优质高效服务新能源项目快速接网。

  连日来,国网蒙东电力员工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加快推进巴彦杭盖-胜利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的铁塔组立施工。“该工程起于500千伏巴彦杭盖站,止于1000千伏特高压胜利站,计划今年6月底投运。”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建设分公司副总经理纪航说,工程投运后,将进一步提高锡林郭勒盟-泰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锡林郭勒盟-山东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通道的清洁电源输电效益,满足新增100万千瓦风电送出需求。

  巴彦杭盖-胜利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是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重点工程之一,承担着国家第一批大型风光基地送出使命。“国网蒙东电力涉及的第一批大型风光基地项目共3项,分别为鲁固直流外送400万千瓦风电项目、锡林郭勒盟特高压外送二期400万千瓦风光项目和伊穆直流外送岭东100万千瓦风光项目。目前所有项目均已投运。”国网蒙东电力发展策划部副主任万玉良介绍说,作为鲁固直流外送400万千瓦风电项目配套工程——赛音昭500千伏开关站工程从纳入规划到核准仅用时4天,从开工到投运仅用时4个半月,创造了国网蒙东电力超高压电网建设的新速度。

  2024年,国网蒙东电力与内蒙古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呼伦贝尔市政府(行政公署)分别成立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专班,举办服务内蒙古能源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召开新能源接网工程推进会,广泛凝聚共识合力,推动电网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我们协同开展‘沙戈荒’大型风光电基地送出规划研究,实施服务新能源发展与产业转移10项举措,紧抓快干新能源配套接网工程,2024年全年新能源项目接网849万千瓦。”万玉良介绍说,当前,国网蒙东电力正加快推进第二批、第三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配套及保障性新能源并网项目前期、建设工作,其中涉及第二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共2项、装机容量638万千瓦,已并网238万千瓦;第三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正式项目17项,装机容量920万千瓦;另有4项预备项目,装机容量460万千瓦。

  截至目前,内蒙古“市场化新能源项目”累计并网规模突破1000万千瓦,预计每年可生产绿电231亿度,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70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043万吨,高效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转型。

  市场化新能源项目,是通过市场机制运作和管理的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多种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相关项目的特点是通过市场竞争和商业化运作来确定项目的开发者和运营模式,由电网企业保障并网,旨在提高能源效率和促进清洁能源的利用,进一步推动新能源的市场化运作和多元化发展。

  新能源发展离不开电网支撑,需要依靠“大电网”在全国开展新能源消纳。负责运维内蒙古特高压电网建设的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内蒙古超特高压公司总经理叶立刚表示,目前内蒙古已建成面向山东、天津、山西、江苏等地的“五交三直”8项特高压输电工程及配套汇集电网项目,形成了纵贯南北的“蒙电外送大通道”。

  据叶立刚介绍,企业全面实施了特高压精益运维,建立特高压站标准化运维管理体系,加强关键设备巡视,综合利用“人工+可视化+无人机”方式进行线路特巡,有效保障了特高压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国网蒙东电力董事长、党委书记毛光辉表示,国网蒙东电力正加快推进蒙西-京津冀、达拉特-蒙西等特高压工程,积极助力“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设,全面推进锡林郭勒盟特高压网架补强,深化“十五五”电网规划研究,超前研究谋划新的外送通道,着力提升蒙东电网整体外送能力,让越来越多的省份用上来自内蒙古的绿色能源,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转型需求。(记者 朱文哲)

【纠错】 【责任编辑:杨腾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