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茂旗“生态+”草畜一体化发展效能显现-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4/15 11:40:26
来源:内蒙古日报

达茂旗“生态+”草畜一体化发展效能显现

字体:

  走进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以下简称达茂旗)百灵庙镇塔日更敖包嘎查惠民农牧业专业合作社牧草种植基地,只见田地里一簇簇柠条傲然挺立;储草棚里,码放着一堆堆整齐的草捆、草卷;养殖户棚圈里,肉羊低头啃食着牧草。昔日的荒芜之地,如今变成了新型生态草牧场。“生态+”草畜一体化助推当地肉羊、肉牛形成规模化养殖体系,成为畜牧业提质增效“新引擎”。  达茂旗饲草产业发展正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围绕做大做强饲草产业链,正在积极探索创新模式。“依托当地成片的退耕还林地,合作社有计划地完成草场规划和基础配套,对成片林间草地进行智能封育管护,开创了灌草间隔种植配置、林地与草地相耦合的生态治理新模式。”惠民农牧业专业合作社总经理白国栋说,在饲草生长期,这里的草群平均高度在50厘米以上,植被盖度达到95%以上,占地面积7000亩的柠条套种苜蓿基地,产草量相当于15万亩天然草原的产草量。

  紫花苜蓿被誉为“牧草之王”,耐寒抗旱,是牲畜的优质饲草料。而柠条作为干旱草原的旱生灌丛,固沙和绿化荒山功能优良,枝梢和叶片以及种子是极好的饲草料。随着饲草料统一种植经营的推进,其综合效益正在逐年显现。白国栋说:“合作社以全新的利益联结机制,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带动村民实现增收致富。”目前,当地村民依靠合作社获得了多项稳定收入。通过流转土地,户均年收益达1.5万元;基地优先就近向养殖大户平价供应有机牧草,并订单回收养殖户饲养的牛羊,让养殖户获得饲养收益。此外,30多名当地村民在合作社常年或季节性务工,月人均收入达5000元。

  惠民农牧业专业合作社最大限度契合了“生态+”草畜一体化融合发展的特点,全方位推动区域畜牧业“种养加”产业快速形成。在多个基层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拉动下,百灵庙镇“种养加”畜牧业产业齐头并进,形成多业联动态势,拉动“生态+”草畜一体化综合效益焕发出勃勃生机。

  百灵庙镇依托“生态+”草畜一体化布局建设优质牧草种植基地,打造草畜一体化产业园,大力构建饲草料产业链,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为了降低天然放牧对草原草场带来的压力,达茂旗在百灵庙镇、满都拉镇、巴音花镇、明安镇布局饲草种植产业,建设饲草料储备中心,最终形成“一点对多源、多点对多源”的饲草储运新体系,助力畜牧业进入可持续发展新阶段。

  锚定“保绿、增绿、护绿”目标,达茂旗统筹推进草原生态建设,将草原生态保护与草场升级改造相衔接,培育专业合作社有序介入规模化种植和产业经营,牧草种植业的生态触角已深深嵌入现代畜牧业发展进程。聚焦合作社示范先行,带动周边农牧民积极参与,共同发展牧草种植基础产业,达茂旗探索出了一条以种促养、为养而种、种养结合新路子,“生态+”为草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从“一棵草”到“一条链”,种草养畜合作社和家庭牧场的发展壮大,使达茂旗就近牧草供应机制逐步完善,极大提升了区域内优质饲草自给能力,“生态+”草畜一体化发展效能显现。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推进草产业高质量发展,达茂旗将借助“草票”制度,积极探索草原生态产品价值转换的有效机制和途径,高起点谋划布局“种储加养销”全产业链条,以“生态+”草畜一体化为引领,推动草产业全产业链产值在新的一年跃上新台阶,最终实现草原生态保护和畜牧业生产“双赢”。(记者 王林喜)

【纠错】 【责任编辑:杨腾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