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质量发展|伊金霍洛力量-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4/17 16:22:49
来源:新华网

聚焦高质量发展|伊金霍洛力量

字体:

  新华网呼和浩特4月17日电(郝芳芳)作为全国第三大产煤县,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持续释放经济增长新动能,集聚高质量发展澎湃力量。

  从“挖煤卖煤”到“煤头化尾”

  2024年11月,我国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

  推动这枚火箭腾空而起的航天煤油,由国家能源集团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历时11年研发而成,这也是我国首次将煤基航天煤油应用于“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国家能源集团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位于伊金霍洛旗,是世界首个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制油工业化示范项目,于2011年实现商业化运营。在这里,乌黑的煤粉送进生产线约24小时后,就制成车用柴油、航空煤油、石脑油、特种油品等燃料。

  公司计划发展部经理韩来喜介绍,煤制油以煤炭为原料,采用纳米级催化剂使煤粉在供氢溶剂的作用下,通过高温、高压液化反应及提质加工过程,生产优质的清洁油品。与有关方面联合开展的煤基特种燃料研发应用也取得阶段性成果,主要性能指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2024年,国家能源集团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消耗原料煤321万吨,生产油品95万吨,销售额达71亿元。

  国家能源集团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制油工业化示范项目。新华网发

  沥青是煤制油的主要副产品之一,国家能源集团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延伸煤制油下游产业链和应用场景,生产出软化点高、抗车辙性强的高性能沥青,正在研发电极材料用针状焦、电池包覆剂、碳纤维、储能碳块等,实现从固废到高附加值产品的跨越,沥青相关产品每年为公司增加销售额约12亿元。

  为引领煤制油新一代技术的创新与提升,该公司正着手进行煤制油升级示范项目,计划投资新建一条煤直接液化生产线和一条煤间接液化生产线。

  以煤制油、煤制气等煤化工项目为支撑,伊金霍洛旗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促进煤炭优势资源转化,推动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全旗现有煤化工项目6个,2024年就地转化煤炭1651多万吨,煤炭就地转化率达到11%。到2027年,煤炭就地转换率预计达到15%以上。

  伊金霍洛旗能源局党组成员文永龙说,伊金霍洛旗着力改变“一煤独大”的传统产业模式,瞄准“煤头化尾”延伸煤基产业链条,全力推动煤化工、等产业发展,提升煤炭就地转化率、精深加工度,推动传统能源产业结构持续升“值”加“新”。

  从一煤独大到氢“装”前行

  “应用场景”,是鄂尔多斯新能源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胡文宇谈到氢能产业时说的最多的词。他介绍,研究院正在推进火电掺氢燃烧降碳、零碳高速公路服务区、换氢换电一体化物流平台、氢能装备检测认证等示范项目,重点研究电解制氢、先进氢能应用、基于氢-电-热的零碳能源系统等技术。

  研究院地处鄂尔多斯空港物流园区,由鄂尔多斯市政府、伊金霍洛旗政府与清华大学欧阳明高院士团队共建,总投资6亿元。成立一年来,研究院依托当地的资源禀赋、产业优势、应用场景,聚焦氢能等四大新能源系统进行技术攻关,孵化科技企业,氢能领域的研究贯穿氢能制取、应用、全产业链安全及氢能衍生应用。

  与研究院比邻的“氢洲”项目,由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与国家能源集团、中国氢能联盟合作建设,示范项目“绿色氢能关键装备检测实证基地”1号测试场已建成投用。

  氢检科技(内蒙古)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程少伟介绍,1号测试场5MW碱性电解水制氢系统一体化测试平台于2025年1月开始商业化运营,开展电解槽设备性能、寿命测试,今年的检测已经排满。测试平台入选我国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清单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

  伊金霍洛旗圣圆能源风光制氢加氢一体化项目加氢站。新华网发

  鄂尔多斯市运煤重型卡车多,氢能重卡作为一种新兴的清洁能源运输工具,发展前景广阔。

  位于伊金霍洛旗蒙苏经济开发区的鄂尔多斯国鸿氢能公司,已具备年产150万千瓦的电堆产能和年产1万套的动力系统产能。装配这套发动机系统的氢能卡车,一次可储36公斤氢气,行驶300公里,与燃油重卡一天的里程相当。

  在圣圆能源风光制氢加氢一体化项目加氢站,十几分钟就能给一辆氢能重卡加满氢气。加氢站日加氢量2000公斤,可满足60辆氢能重卡用氢。整体项目全部投产后,年产绿氢近5500吨。

  伊金霍洛旗依托丰富的应用场景,开通了多条氢能重卡短倒线路,推广应用300多辆氢能重卡。全旗规划布局建设36处加氢充电合建站,已建成加氢站10座,提升了氢源保障。

  依托蒙苏经济开发区和空港物流园区,伊金霍洛旗成为鄂尔多斯市氢能发展的“先行区”,正在打造氢能“研、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推动氢能装备制造全集群发展,预计2025年形成氢能产业产值150亿元以上,为打造全国领先的氢能生态圈提供支撑保障。

  从“零碳制造”到“零碳创造”

  “中国典范、世界标杆。”这是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的发展目标。

  零碳产业园是指在一定期限内,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将园区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中和,实现净零排放。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稳步推进,化石能源需求增速逐步放缓,单纯依靠资源型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建设零碳产业园成为伊金霍洛旗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路径。

  2022年,伊金霍洛旗蒙苏经济开发区落地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掀起绿色工业革命,发展“风、光、氢、储、车”新能源产业集群,构建零碳生态体系。

  远景动力鄂尔多斯电池超级工厂是最早落地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的企业,目前一期项目已经全部投产,每天可产电芯3万颗。依托零碳产业园模式,工厂可实现100%绿电生产。

  内蒙古百川光热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用于太阳能光热发电的曲面和平面反射镜,产品生产过程中绿电比例达80%,热力由绿电加热,超过90%的用水循环利用,2024年通过零碳工厂认证。公司企管中心副总经理曾勇介绍,园区正与公司对接,规划合作建设光热“零碳”供蒸汽项目,为园区企业提供工业绿色热能,真正实现多能互补绿色零碳。

  内蒙古百川光热科技有限公司平面反射镜生产车间。新华网 郝芳芳摄

  蒙苏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徐建刚介绍,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依托当地丰富的风光资源,配套建设了38.5万千瓦风光储一体化项目,实现绿电就地消纳,目前园内企业绿电使用比例接近70%。

  经过几年的发展,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已集聚10多家新能源产业头部企业,风电光伏、氢燃料电池及绿氢设备制造、储能、新能源汽车制造等产业链加快形成。2024年,零碳产业园光伏制造、储能电池、氢能装备等新能源工业产值突破200亿元。今年1至2月,新能源工业产值完成35.9亿元,增长58%。

  园区零碳数字体系和标准体系也正在形成,52家规上企业接入能碳管理平台,实现了能碳排放智能化分析、动态化监管;零碳核算认证平台正在建设;“车能路云一体化”零碳物流示范线路计划今年开通。

  2025年,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将全面升级到2.0版,由“零碳制造”迈向“零碳创造”。

  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一角。新华网发

  从卖炭到零碳,从乌金到绿色。转型背后是伊金霍洛旗把握绿色低碳发展大势,从资源驱动到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逻辑。

  “聚焦‘零碳供能、零碳标准、零碳认证、零碳场景、零碳创造’五个突破,统筹产业布局、技术攻关和生态培育,推动产业链、创新链、生态链深度融合,推动项目落地、产业成势。”伊金霍洛旗委书记吴云表示,伊金霍洛将以建设绿色转型先行区为引领,系统谋划、场景示范,加快构建零碳生态体系,为全旗、全市高质量发展夯实绿色根基。

【纠错】 【责任编辑:杨腾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