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呼和浩特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以科技创新驱动警务变革,通过构建“数据大脑+智慧中枢+全民共治”现代化治理体系,重塑城市交通治理格局,推动交通管理实现精准化、智能化跨越式发展。
数据建模 实现精准研判
2025年1月,呼和浩特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机动车缉查布控”智能研判系统上线,该系统深度融合了学习算法与多源交通数据,构建起覆盖全域的数字化查缉网络。通过全市智能感知设备实时采集车辆特征数据,标记出存在交通违法的嫌疑车辆,实现违法车辆毫秒级识别。运用“智能初筛+人工复核”双轨核查机制,建立起违法线索“发现-研判-推送-查处”全链条闭环,将传统路面查缉效率提升了3倍。截至目前,已精准查缉假套牌车辆10台,清理逾期未检验重点车辆182台,消除重大安全隐患35处。

今年2月,呼和浩特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通过“青城智慧交管”系统查获一辆违法出租汽车。从群众举报到精准查缉仅用时3天,充分展现了智慧交通管理体系的实战效能。
今年以来,呼和浩特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已在城市货运通道关键节点部署了4处智慧治超系统。该系统日均处理货运车辆数据1万余条,能够自动识别超速、超载等9类交通违法行为,形成了对违法行为的全面威慑。同时,开通了“三位一体”违法举报平台(122报警电话、“呼和浩特市交管支队”微信公众号、“呼和浩特交警”微博),形成了“科技监测+群众监督”的共治网络。
“空地一体” 提升执法效能
随着一阵嗡鸣声,警用无人机开始了定点巡航工作。作为改革突破点,交通管理支队新城区智慧交管中队构建了“1+4+N”数字警务体系,依托“情指行”一体化平台,整合了超图定位、智能信号、无人机集群、视频矩阵四大系统,创新构建了“数字勤务室+五大员(指挥员、接警员、视频员、信息员、配时员)”协同机制。自系统运行以来,日均开展视频巡查15次,发现堵点3起,调度现场警力10次。

据了解,通过巡查监控视频系统可帮助还原事故现场,分析事故原因,辅助确定事故责任,有效提高了交通执法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同时,还能及时发现道路设施损坏、标志标线不清等安全隐患,及时通知相关部门维修,预防交通事故发生。
“通过警用无人机编队与路面勤务联动,能有效实现重点区域全时段空中巡航。”交通管理支队机动勤务大队相关负责人介绍。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头和高音广播,在节假日交通高峰期日均飞行超8小时,对加塞、违停等动态违法行为实时抓拍取证,同步推送至指挥平台形成执法闭环。
今年清明假期,在呼和浩特市北二环快速路和大学城G6高速公路出城口等易堵点,无人机“空中交警”日均疏导车辆1200余辆次,拥堵指数下降了22%。
创新智能服务 优化政务体验
走进呼和浩特市政务服务大厅北区的“24小时自助车管所”,自助体检机、制证机、业务终端依次排列,业务流程图一目了然。仅用10分钟便可完成体检、缴费、换证全流程,“以前得专门请假跑到医院体检,到照相馆拍照,再排队办证,现在下班顺路就能搞定!”市民李女士说。
该政务服务区创立“白天引导员+夜间云客服”模式,结合“交管12123”线上平台,推动90%以上车驾管业务实现“指尖办”“自助办”,用“数据多跑路”换来“群众少跑腿”。

呼和浩特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创新推出的车驾管AI政务助手“小e”,可以实现智能问答、材料预审、进度查询等7大类32项功能。市民通过交管支队微信公众号即可享受24小时不打烊“智能客服+人工兜底”服务,业务咨询响应速度压缩至10秒内,线上业务办理效率提升40%。呼和浩特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支队长张书欣表示:“我们正从‘汗水警务’向‘智慧警务’全面转型,未来将继续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让群众的交通参与体验感更好。”(王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