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呼和浩特4月25日电(石毅)轻点屏幕,自动调控大棚温度;操作手机,管道能自动施水和有机肥;打开追溯体系,果蔬长势情况一目了然。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宏河镇,浑河滩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里处处都有农业高科技。
清水河县浑河滩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新华网发(资料图,清水河融媒体中心供)
步入园区,一排排智能日光温室整齐划一、高大宽敞。智能温室为全落地式热镀锌钢结构,配套数智中心,包含标准化种植管理、病虫害分析、水肥一体化、视频监控应用、人工智能控制、产品溯源六大系统。
产业园总占地面积2890余亩,有186栋智能日光温室,于2024年建成投用,目前种植葡萄、蓝莓、羊肚菌等果蔬。
在园区蓝莓温室内,一簇簇“蓝宝石”缀满枝头,工人们穿梭其间,采摘成熟的果实,一派喜上“莓”梢的景象。
“现在是蓝莓和羊肚菌上市的季节,蓝莓在春节期间成熟就上市了。”负责园区项目运营的中清公司总经理云文清介绍,园区产出的蓝莓除了发往呼和浩特市销售外,还发往北京、上海等地,每斤可以卖到80—100元。
“温室内的蓝莓全部是无土栽培”,云文清说,今年蓝莓第一年挂果,产量相对低,亩产1000斤左右。
清水河县浑河滩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的蓝莓。新华网 石毅 摄
产业园技术经理严令介绍,管理人员只需通过手机或电脑,就能对园区的温室实现远程管护、定时精准灌溉,人工成本降低50%、节水10%至35%,减肥10%至30%。
在产业园数智中心的大屏幕上,温室的土壤肥力,空气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等参数轨迹汇聚成一张动态图实时跳动,为管理人员日常种植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严令介绍,预计今年能收获葡萄210万斤、蓝莓144万斤、羊肚菌35万斤,年产值达1亿元以上,葡萄、蓝莓可实现错季上市,市场竞争优势明显。
据了解,产业园按照“政府+国有公司+龙头企业+农户”模式,由县政府投资,县属国有中清公司建设运营,将散置于农户、合作社、民营企业、村集体的土地流转回来,统一建设现代化智能温室,保证园区产权、资产集中稳定。
目前,产业园引进嘉仕(江苏)农业科技公司,签定长期承包合同,为园区提供高质量生产经营、技术指导、加工销售服务。
清水河县浑河滩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一景。新华网发(资料图,清水河融媒体中心供)
位于黄河“几字弯”、黄土高原北缘的清水河县,境内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山岭连绵,许多地块不能进行农业机械化耕作,再加之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当地农民只能“靠天吃饭”,因之,“传统落后”曾是外界对当地农业的突出印象。
虽然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但清水河县年日照时数长,光热资源丰富,发展设施农业条件相对优越。于是因地制宜借“光”生金,成为清水河县赋能乡村振兴的一个优势条件。
近年来,清水河县发挥生态、气候、区位和资源优势,按照“强特色、提质量、延链条、创品牌、拓市场、兴产业”的设施农业发展思路,实施浑河滩智能温室建设项目,探索走以现代智慧设施种植为引领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特色设施农业产业发展道路。
清水河县农牧局副局长苏雪萍说,浑河滩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通过流转土地、务工就业、农企合作等多种形式联农带农,让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