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呼和浩特4月30日电(石毅)听不到机械的轰鸣声,也看不到滚滚的白烟,只见银光闪闪的管廊、巍然耸立的焦炉,与一排排整齐伫立的白色制氢、储氢装置相映成辉,简洁的轮廓与流畅的线条,勾勒出刚劲利落的工业韵律。
这是在清水河经济开发区旭阳集团呼和浩特园区见到的景象。
位于清水河经济开发区的旭阳集团呼和浩特园区。新华网发(资料图)
旭阳集团是一家集焦炭、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科技、数字、煤炭等业务协同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创立于1995年,总部在北京。
2019年,呼和浩特市与旭阳集团牵手,在清水河县成立呼和浩特旭阳中燃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旭阳中燃”),创建现代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循环经济智慧产业基地——旭阳集团呼和浩特园区,园区目前已拥有包括旭阳中燃在内的7家公司。
“2019年8月企业落户后,仅用128天就全面恢复生产,实现当年盈利、上交税收。”旭阳中燃董事长兼总经理刘红雷说,旭阳中燃已形成年产360万吨焦炭、30万吨合成氨、10万吨甲醇、4.8亿立方米氢气、14万吨焦油、4.7万吨粗苯、自发电量4.47亿度的运营规模。2024年,园区营业收入103.45亿元。
旭阳集团呼和浩特园区智慧运营管理中心。新华网发(资料图)
作为一家以焦炭、化工等能源为主的企业,近年来旭阳中燃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以技术创新练就变废为宝“点金术”,赋能循环经济绿色低碳发展,提升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能力。
在旭阳中燃焦化废水零排项目,焦化废水零排一体化装置让人眼前一亮。深褐色的焦化废水通过隔油池、调节池、加载絮凝池等17道工序过滤后,逐渐变得清澈,最后成为中水,水里可以养鱼,也能用来浇灌绿植。这些经过处理的焦化废水97%被回用于厂区,剩余废水通过两级纳滤和蒸发结晶,转化为合格的工业级氯化钠、硫酸钠产品。
用好水资源是发展绿色化工产业的头等大事,旭阳中燃的中水回用项目让工业废水“重获新生”、变废为宝。事实上,类似废水回收利用这样的例子在这里还有很多。
“我们一年用12亿度电,自己能发6亿度,相当于一个自备电厂。”刘红雷解释,炼焦车间焦炉里产出的焦炭温度高达1000℃左右,称之为红焦,为防止烧损和便于储运,必须尽快将其熄灭,这一过程就是熄焦。传统做法是用水把它浇灭,这个过程中产生的蒸汽从熄焦塔排出去。而旭阳中燃使用先进的干熄焦工艺,通过氮气把炽热的焦炭冷却熄灭,氮气在冷却过程中吸收焦炭热量与水换热产生蒸汽,蒸汽驱动汽轮机,汽轮机带动发电机转动,能量全部转化为绿电。
旭阳集团呼和浩特园区航拍图。新华网发(资料图)
把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中的各种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起来,使之变为各种有用的工业产品和原料,重新发挥作用,是旭阳中燃高质量发展的“法宝”。
“比如我们在炼焦过程中产生的焦炉煤气全都生产甲醇和合成氨利用掉了。”刘红雷说,在旭阳中燃生产的各个环节,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所有项目按照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构建,焦化及化工各装置管道相连,原料产品互为依托,能源介质相互供应,充分利用,上下承接,实现焦炭副产品、废气、废水、废渣和余能的综合利用,达到“吃干榨净”。
在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背景下,旭阳集团呼和浩特园区积极推广应用绿色技术,壮大绿色能源产业,让绿色动力赋能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能帮助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消纳,实现电网大规模调峰和跨季节、跨地域储能,加速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低碳化。旭阳中燃依托旭阳集团深厚的行业积淀,以工业废气为原料,生产高纯氢,陆续建设5座“氢电油汽”四合一综合能源站,推进绿氢利用示范,打造呼和浩特氢能保供中心。
2024年,旭阳集团第四条高纯氢生产线——呼和浩特园区制氢装车站完成首次氢气装车,该生产线主要用于工业燃烧、氢碎、还原、氩回收、氢能燃料电池汽车。
“过去的焦化尾气是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多采用焚烧或化学吸收法、物理吸附法等方式处理,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刘红雷说,旭阳中燃通过制氢高效转化焦化尾气,有效将传统副产品转变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旭阳中燃通过强链延链补链,构建焦炭副产品综合利用、氢能等高端材料项目,实现从传统煤化工向绿色循环经济的转型。”清水河县工信局局长杨勇说,近年来,清水河县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发挥清水河经济开发区工业经济主战场作用,全面构建以现代化工产业为主导、新材料产业为优势、新能源产业为特色、物流煤炭水泥等传统产业为支撑的“一主一优一特色多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