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红色兴安 绿色发展——新华社镜头中的“岭上兴安”新闻摄影展在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开展。
本次展览精选172张新闻摄影作品,分红城主线、生态名片、绿野欢歌、工业变迁、文旅风采、安全屏障、民生福祉7个篇章,突出反映兴安盟以红色基因为灵魂、以绿色发展为底色,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兴安新篇章的壮丽征程。
我们把“红色兴安 绿色发展——新华社镜头中的‘岭上兴安’”新闻摄影展的所有照片“搬到”这里,呈现给大家。今天展示的是“安全屏障”篇章,共20张照片。
安全屏障
作为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的重要一环,兴安盟肩负着守土戍边的神圣使命。近年来,兴安盟各族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嘱托,扛起守边固边兴边的政治责任,扎实推进“平安兴安”建设,把安全理念贯穿发展的各领域全过程,全力抓好“一流边防线”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良性互动,筑牢守卫国家安全的“铜墙铁壁”,以兴安盟之稳守卫祖国北疆安全。

2003年2月24日,内蒙古公安边防总队兴安盟支队勿布林边防派出所慰问82岁蒙古族老人都特。
勿布林苏木是一个多民族的聚集地,有汉、蒙古、朝鲜、回等民族。多年来,勿布林边防派出所上门为牧民服务,帮助牧民解决生活生产困难,多次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先进单位”。
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2003年2月28日,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武警内蒙古边防总队兴安盟支队阿尔山工作站巡逻队踏着积雪在边境地区原始森林中巡逻。
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左图: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好仁苏木境内残存的侵华日军飞机库群(2003年8月8日拍摄)。
右图:一名蒙古族青年牧民纵马跃上兴安盟境内一座“飞机库”的顶端(2003年8月8日拍摄)。
在内蒙古自治区中东部呼伦贝尔盟、兴安盟、赤峰等地,遗留着上百处日军侵华期间建造的碉堡、飞机库、军火洞等军事要塞。抗日战争期间,日本法西斯强掠中国公民做苦力,构筑了名为“铜墙铁壁”的军事要塞。
新华社记者 张领 摄

2004年4月1日清晨7点多,冒着鹅毛大雪,阿尔山市伊尔施公安边防派出所组织居民区安全检查。
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科尔沁右翼前旗勿布林公安边防派出所教导员包泉在业余时间辅导被救助的蒙古族学生斯琴学习(2007年9月20日摄)。
驻守在内蒙古8000里边防线上的内蒙古公安边防总队从2000年起开展“真情献给边关失学儿童”的活动,先后资助大、中、小学生1000多名。
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2009年10月22日,武警内蒙古边防总队五岔沟边防工作站检查田间发现的侵华日军遗留的炮弹。
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2010年8月22日,阿尔山公安边防派出所“旅游110”为游客指导出游路线。阿尔山是内蒙古首个爱民固边模范城市。
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2010年11月30日,科右前旗乌兰毛都边防派出所帮助牧民孟根加修理棚圈。
新华社记者 任军川 摄

2012年7月22日,消防官兵冒雨救出被困儿童。当日,乌兰浩特市南滨河小区西侧一居民区因暴雨导致严重内涝,当地消防官兵冒着大雨,成功将包括4名儿童在内的十余名受困群众救出。
新华社发

武警内蒙古兴安盟森林支队官兵在白狼林区靠前驻防训练(2013年5月23日摄)。
新华社记者 张领 摄

2013年 8月20日,武警内蒙古兴安盟森林支队官兵在扎赉特旗努文木仁苏木境内嫩江下游河段搬运沙袋、加固堤防。
新华社发

2013年10月,兴安盟边防支队三岔边境检查站与科右前旗公安局公路公安检查站、交巡警大队隧道管理中队共同开展联合执勤,对进出边境管理区的人员、车辆进行集中检查,对走私、偷渡、贩枪贩毒等违法犯罪行为进行联合打击,保障边境地区安定和谐。
新华社记者 任军川 摄

2014年8月15日,边防官兵参观南兴安隧道碉堡遗址。
当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纪念日,兴安盟边防支队白狼派出所组织官兵参观南兴安隧道碉堡,以铭记历史。时至今日,南兴安隧道和碉堡已成为日军侵华的重要铁证。
新华社记者 任军川 摄

2015年3月11日,兴安盟公安边防支队阿尔山机动队在山里进行野外搜捕训练。
新华社发

2015年10月21日,阿尔山市白狼边防派出所清理偷猎工具。
每年冬季是大兴安岭南麓的兴安盟阿尔山地区非法盗猎活动的高发期。驻守阿尔山的公安边防官兵一直把保护野生动物当作一项重要工作,坚持打击与保护相结合,从源头上遏制乱捕滥杀野生动物的不法行为。
新华社记者 任军川 摄

左上: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三角山哨所官兵在积雪中开辟的跑道上进行抗严寒体能训练(2018年1月31日摄)。
右上: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三角山哨所官兵驾驶雪地摩托执行巡逻任务(2018年1月31日摄)。
新华社记者 丁鹏 摄
下图:内蒙古阿尔山三角山哨所冬日景象(2016年1月8日摄)。
新华社发

2019年 11月17日,消防“好来宝”义务宣传队为科尔沁右翼中旗西日道卜嘎查牧民进行表演。
近10年来,他们和科尔沁右翼中旗消防救援中队联合创作了上百个消防题材的“好来宝”曲目,演出近千场次,为广大蒙古族农牧民义务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和用火用电知识。
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