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红色兴安 绿色发展——新华社镜头中的“岭上兴安”新闻摄影展在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开展。
本次展览精选172张新闻摄影作品,分红城主线、生态名片、绿野欢歌、工业变迁、文旅风采、安全屏障、民生福祉7个篇章,突出反映兴安盟以红色基因为灵魂、以绿色发展为底色,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兴安新篇章的壮丽征程。
我们把“红色兴安 绿色发展——新华社镜头中的‘岭上兴安’”新闻摄影展的所有照片“搬到”这里,呈现给大家。今天展示的是“工业变迁”篇章,共17张照片。
工业变迁
传统工业焕发新生机,新兴产业积蓄新动能。兴安盟是“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通道,立足本地资源禀赋,抢抓战略机遇,探索适合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以项目建设为引擎,持续做大做强新能源等产业,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左上:工人在捆包钢材。乌兰浩特钢铁厂不断开拓市场,广泛联系合作伙伴,并根据用户意见调整产品结构。成为“全国小钢铁的模范”(1996年11月20日发)。
右上:乌兰浩特钢铁厂新建的厂区。乌兰浩特钢铁厂是内蒙古自治区投资兴建的联合企业,年产生铁、钢锭、钢材、钢渣水泥各20万吨(1997年2月5日发)。
新华社记者 白斯古郎 摄
下图:2025年2月20日,工人在乌兰浩特市乌兰浩特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双高棒车间对产品进行扫码出库。
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乌兰浩特市拖拉机制造公司春节刚过便加紧生产,以满足内蒙古东部盟市及邻近的省份的生产用量。
新华社记者 王晔彪 摄(1998年2月20日发)

新春伊始,兴安盟阿尔山市电力工程竣工并接通国家电网,使地处大兴安岭深处的阿尔山市结束了靠柴油机发电的历史。
新华社发(1999年2月18日发)

2000年9月11日,投入使用不久的阿尔山森工公司的液化气站。
兴安盟阿尔山、白狼等林业局积极响应国家实施以保护天然林为主题的“天保工程”,在禁止乱砍滥伐的基础上,为解决林区职工生活用柴的问题,投资近百万元建起储量为2000立方米的液化气站,逐步改变了林区人传统的“烧绊子”生活习惯。
新华社记者 王晔彪 摄

左上:鄂尔多斯鑫隆集团等投资2.2亿元建设的乌兰浩特中蒙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2012年10月29日摄)。
右上:正在建设的乌兰浩特市鄂尔多斯羊绒制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2012年10月29日摄)。
下图:鄂尔多斯乌兰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兴安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的年产135万吨合成氨、240万吨尿素生产项目施工现场(2012年10月29日摄)。
新华社记者 任军川 摄

2020年11月26日,在兴安盟金风风电设备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在加工风机组件。
新华社记者 安路蒙 摄

上图:2023年5月23日清晨拍摄的乌兰浩特市呼和马场风力光伏发电场内的风机。
下图:2023年5月23日拍摄的乌兰浩特市呼和马场风力光伏发电场。
近年来,兴安盟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依托富集的风能、太阳能资源优势,持续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发

上图:2024年5月15日,在蒙东兴安平川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架线施工现场,工人在高空作业。
下图:2025年1月1日拍摄的兴安平川500千伏变电站景色(无人机照片)。
该工程位于兴安盟突泉县,于2024年秋季开工建设,总投资1.8亿元,是内蒙古自治区大型风光基地配套工程,将有力提升兴安盟千万千瓦级新能源电力送出能力。
新华社发

2025年2月20日,工人在乌兰浩特市内蒙古科沁万佳食品有限公司味噌车间给产品称重。
连日来,乌兰浩特市的工厂车间里,一派繁忙景象。企业抢抓时间,铆足干劲,冲刺一季度“开门红”。
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2025年2月21日,工人在乌兰浩特市内蒙古奥特奇蒙药股份有限公司车间放置药品。
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2025年2月22日在兴安盟乌兰浩特市顺源农牧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拍摄的播种机。
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