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镜头中的“岭上兴安”之绿野欢歌-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7/08 17:19:14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镜头中的“岭上兴安”之绿野欢歌

字体:

  7月8日,红色兴安 绿色发展——新华社镜头中的“岭上兴安”新闻摄影展在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开展。

  本次展览精选172张新闻摄影作品,分红城主线、生态名片、绿野欢歌、工业变迁、文旅风采、安全屏障、民生福祉7个篇章,突出反映兴安盟以红色基因为灵魂、以绿色发展为底色,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兴安新篇章的壮丽征程。

  我们把“红色兴安 绿色发展——新华社镜头中的‘岭上兴安’”新闻摄影展的所有照片“搬到”这里,呈现给大家。今天展示的是“绿野欢歌”篇章,共26张照片。

绿野欢歌

  稻花飘香,牧歌悠扬。这里是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组成部分,既有在第26届国际米食味品鉴大会上斩获特别优秀奖的兴安盟大米,也有名扬四海的兴安盟牛肉、羊肉和阿尔山矿泉水。兴安盟将农牧业作为当家产业,不断在提高单产和科技贡献率上下功夫,努力做大做强农牧业,从传统耕作养殖到智慧农牧业,正朝着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绿色化阔步前行,用1%的耕地生产出更多的粮食,让“中国碗”装更多“兴安粮”。

  科尔沁右翼中旗西哲里木公社的畜群。

  新华社记者 白斯古郎 摄(1982年12月7日发)

  内蒙古东部的兴安盟和哲里木盟今夏虽遭受严重洪涝灾害,但100万亩水稻仍获得好收成。图为乌兰浩特市西白音嘎查(村)农民在收割水稻。

  新华社记者 王晔彪 摄(1998年10月12日发)

  2000年10月20日,兴安盟五岔沟林业局的577户员工率先办起了家庭生态林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家庭生态林场地处大山之中,以家庭为单位,群众自愿承包宜林荒山荒坡,做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图为穆方旭夫妇在牧羊。

  新华社记者 王晔彪 摄

  2003年2月19日,兴安盟扎赉特旗农民在胜利农机公司购买四轮拖拉机准备开始春耕。这个农机公司从春节后每天销售拖拉机15台以上。

  近年来,内蒙古各地农民机械化、科学化种田意识逐年提高,随着收入增加,购买拖拉机、播种机、脱粒机等农用机械的农民越来越多。

  新华社记者记者 李欣 摄

  2003年5月29日,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农民在沙区稻田里插秧。

  新华社记者 张领 摄

  兴安盟阿尔山市白狼林场种鹿养殖基地养殖的梅花鹿(2014年8月30日摄)。

  兴安盟阿尔山市横跨大兴安岭西南山麓,全市有林地面积约52万公顷。自2012年起实现禁伐后,阿尔山市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和养殖产业。

  新华社记者 李任滋 摄

  2018年5月21日,在兴安盟乌兰浩特市葛根庙镇的扶贫示范基地奶牛养殖场内,饲养员为奶牛添加饲料。这家养殖场以入股分红的形式对贫困户进行帮扶。

  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乌兰毛都草原上的牛群(2020年7月2日摄)。

  盛夏时节,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的乌兰毛都草原绿意盎然,风景醉人。乌兰毛都草原地处大兴安岭南麓,属丘陵山地草原,风光独特。

  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上图:2003年2月21日,兴安盟脱毒马铃薯开发中心的技术人员在脱毒马铃薯繁育车间观察种苗长势。

  下图:2008年6月20日,兴安盟脱毒马铃薯培育中心的技术人员在大棚中观察薯苗长势。

  兴安盟脱毒马铃薯培育中心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脱毒马铃薯研究生产基地。该中心的脱毒马铃薯微型种薯具有结薯早、无病毒感染、产量高、品质好等优点。

  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上图:2020年9月24日,农民在兴安盟突泉县突泉镇永宝村海波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挑选辣椒。金秋时节,突泉县一派丰收景象。

  下图:2020年9月24日,农民在突泉县突泉镇永宝村收获辣椒。

  新华社记者 徐钦 摄

  2020年9月26日,牧民在科尔沁右翼中旗举行的首届内蒙古赛牛节上参加挤奶比赛。

  新华社记者 徐钦 摄

  2020年9月27日,农民操作机械在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盐碱地水稻基地收获水稻。

  当日,位于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的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盐碱地水稻基地传来好消息,经测产评估,耐盐碱水稻(海水稻)平均亩产稻谷再破千斤。

  新华社记者 徐钦 摄

  2021年4月8日,阳信县亿利源鲁蒙黑牛繁育基地工作人员在喂牛。

  山东省阳信县与兴安盟科右中旗积极深化东西部协作,组建优良肉牛种质资源及专家技术团队,携手培育鲁蒙黑牛新品系。

  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2021年9月4日,两名儿童在兴安盟突泉县学田乡采摘沙果。突泉县学田乡的林果喜获丰收,吸引不少游客前来采摘观光。

  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乌兰毛都草原上打好捆的草卷(2021年8月22日摄)。

  立秋过后,兴安盟牧民驾驶机械开始打草工作,为牛羊过冬储备草料。此次秋季打草将持续至9月中旬。今夏,兴安盟草原雨水丰沛,加之禁牧工作有效落实,草原产草量较往年有所增加。

  新华社记者 侯维轶 摄

  扎赉特旗的巨幅稻田画(2022年7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上图:2022年9月22日,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镇的明武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将收获的稻谷装入拖拉机。

  下图:2023年9月22日,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镇的明武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在晾晒水稻。

  金秋时节,乌兰浩特市的水稻喜获丰收。

  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2023年8月23日,在首届中国(2023·内蒙古)牛交易大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种牛在进行集中展示。当日,首届中国(2023·内蒙古)牛交易大会在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开幕。

  新华社发

  上图:2024年4月9日,农户驾驶拖拉机在科尔沁右翼前旗的万亩玉米连片种植区中播种玉米。

  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下图:2024年5月9日,工作人员在科尔沁右翼前旗阿力得尔现代草业加工物流交易园区内培育牧草。

  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2024年5月9日在科尔沁右翼前旗阿力得尔现代草业加工物流交易园区拍摄的空中喷灌系统。

  近年来,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因地制宜发展草产业,加大草种繁育、牧草种植、深化牧草深加工,通过建设阿力得尔现代草业加工物流交易园区,吸引多家牧草企业入驻,促进草产业全链条发展。

  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上图:2024年5月11日,农民驾驶插秧机在扎赉特旗好力保镇的水稻田中插秧。

  下图:2025年5月22日拍摄的兴安盟扎赉特旗好力保镇的稻田。

  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纠错】 【责任编辑:李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