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奶业提档升级 逐梦乡村振兴-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9/15 10:46:03
来源:内蒙古日报

通辽:奶业提档升级 逐梦乡村振兴

字体:

  九月的科尔沁草原秋风送爽,清晨4点,通辽市科左后旗阿都沁苏木马林呼都噶嘎查的木日额家庭牧场便忙碌起来。牛棚内,14头黑白花奶牛整齐排列,木日额搬来不锈钢挤奶器,逐一为奶牛清洗消毒,随后与挤奶工一同挤新鲜牛奶。该牧场是阿都沁苏木71个备案家庭农牧场之一,也是科左后旗奶业发展的生动写照。

  木日额介绍说:“一头奶牛一天的‘伙食费’高达50元,其‘口粮’讲究,精选呼伦贝尔大草原碱蓬草、苜蓿草及自家青贮玉米等10多种原料科学调配,这样精细化养殖让奶牛吃得好,牛奶品质自然好。”

  据通辽市农牧业局数据,全市已认证家庭农牧场6157家,这些农牧场正成为推动农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木日额家庭牧场10公里外的阿都沁苏木阿都沁嘎查,巴雅吉呼奶制品店内奶香四溢。2024年回乡创业的文泉,将父亲送来的鲜奶倒入巴氏杀菌机,开启一天的生产。经过大半年经营,他家买下店面并升级为标准化车间。

  操作间里,文泉与妻子苏日古格分工明确,一个负责炒酸奶,一个负责将奶豆腐倒入模具定型。“父亲养的牛,母亲的方子,我们要把传统手艺传下去。”文泉边说边用铲子翻动奶豆腐。每天580斤鲜奶在这里变成奶豆腐、奶皮子等10多种奶制品,销售到当地及周边地区,养殖加工一条龙模式让牧场效益得到提升。木日额信心满满地说:“今年再买10多头奶牛,计划3年内将奶牛数量增加到50头。”

  科左后旗农牧局副局长白伟林介绍,当地正抓住奶业振兴的政策机遇,依托牛产业基础优势,推进2025年奶业生产能力提升整县推进项目,对智慧牧场建设、草畜配套建设、饲草种植等给予补贴,支持“养加一体化”发展。其中,奶农养加一体化建设每个项目县试点数量不超过1个,单个主体补助规模不超过400万元。

  截至7月末,科左后旗黑白花奶牛存栏量达6500头,兼用型西门塔尔繁育母牛58.69万头,其良好的肉用和潜在的乳用性能也为当地畜牧业多元化发展提供了一定基础,年产奶量超过12万吨。当地在培育传统奶制品产业的同时,加快传统产业提档升级转型发展。目前,全旗奶制品小作坊有40家,2024年新增3家食品生产SC认证企业,建成特色奶制品加工标准化试点5家,年加工鲜奶1.5万余吨,全旗200多户家庭直接或间接通过奶牛产业链增收致富。

  今年上半年,通辽市提级发放奶业振兴补贴资金3299万元,精准投向新建规模养殖场智能化改造、优质饲草种植及优质奶牛育种水平提升等关键领域,为奶业产业链“强筋壮骨”提供有力保障。

  2024年,通辽市牛存栏量达384万头,其中荷斯坦奶牛8.3万头,高产奶牛能繁母牛5.3万头,占奶牛存栏量的64%,牛奶年产量突破67.6万吨。随着自治区新“奶九条”政策的深入实施及通辽市奶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的持续推进,通辽奶业振兴的故事仍在续写。(记者 鲍庆胜 通讯员 王晓飞)

【纠错】 【责任编辑:石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