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走进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阴山一线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区,一排排新植的梭梭挺立在沙地中,铺展出一片生机盎然的绿意。
该项目区一标段负责人尹萌查看梭梭苗长势,分布有序的滴灌带、星罗棋布的固沙网、连绵起伏的梭梭林构建起东西绵延60公里、南北宽60公里的绿色方阵。

阴山一线生态综合治理项目是乌拉特后旗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规模30.19万亩。其中,中建一局承建的一标段总面积达14.15万亩,于2024年11月启动,通过人工造灌木、工程固沙、人工种草、封山育草等措施综合治理沙化土地,有效提升区域防风固沙能力,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
据尹萌介绍,这里年均刮风260天,最低气温达零下30℃左右,年降水量不足14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650毫米。面对极寒、干旱和作业范围广等多重挑战,项目团队创新推出“5432”生态综合治理模式,通过“五步固沙、四化修复、三重治理、两大保障”,系统推进沙化土地治理与生态修复。

该项目团队以科技手段为核心,通过采用“小班号分块施工”模式,将14.15万亩作业区科学划分为49个单元,并依托奥维地图与GPS技术实现协同管理,显著提高施工效率。自主研发“钢钎植入神器”,把一根根高强度钢钎作为立柱植入沙地,将固沙网均匀铺设于立柱之间,给阴山两侧沙地设障锁边,为后续人工种草及人造乔木施工奠定基础。优选梭梭、柠条等乡土树种,全面推广滴灌节水技术,大幅提高了苗木成活率。
据介绍,该项目实施“劳务协作+能力提升”机制,为当地农牧民提供技能培训和就业机会,大幅增加当地农牧民收入。
尹萌说:“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严格实行‘以工代赈’模式,雇佣当地农牧民参与工程围栏安装、固沙、后续管护等环节,最多的时候一天雇佣400多人,让他们在家门口就业。”(孙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