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妇联:“针”情“线”意裁 出女性幸福生活新图景-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9/26 18:18:39
来源:草原云

呼和浩特市妇联:“针”情“线”意裁 出女性幸福生活新图景

字体: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祁静的工作台上。她手指翻飞,熟练地为孩子缝制着一件半袖衫。针脚细密均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1个月前,我还不敢想象自己能掌握这门手艺。”祁静说,她在居民群里看到赛罕区妇联发布的培训通知时,还半信半疑地打了咨询电话,“现在不仅学成了手艺,还有了稳定收入,既能照顾两个宝宝,又能帮衬家里,这种感觉真好。”

DSC05311.JPG

  在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像祁静这样通过妇联组织的技能培训重拾人生自信的女性还有很多。今年以来,呼和浩特市妇联实施“青城巾帼建功赋能行动”,赛罕区妇联与内蒙古赞蓝职业培训学校合作,开展了一系列针对女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探索出了一条“培训+就业”无缝对接的新路径。

  精准对接,培训内容量身定制

  赛罕区妇联在培训前期对辖区内有就业意愿的妇女进行了全面摸排,同时和内蒙古赞蓝职业培训学校深入走访了仕奇、陶萨等多家服装企业,精准掌握了企业的用工需求和妇女的培训需求。基于调研结果,内蒙古赞蓝职业培训学校的培训班创新采用了“人才链+产业链+服务链”三链融合模式,量身定制了28天速成课程。课程内容涵盖民族服饰制作、现代缝纫工艺、服装裁剪等多个实用技能模块,确保学员结业后能立即上岗。

  教学相长,理论与实践并重

  在仕奇光华羊绒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的车间,二十余名学员正专注地操作着缝纫设备。“注意针脚的间距,保持均匀。”培训教师穿梭在学员中间,不时俯身指导。

  学员郭慧敏已经是第二周参加培训了。“老师特别耐心,一个针法反复教直到我们掌握为止。”她边说边展示刚刚完成的一件女装,“你看,我现在已经能独立完成裁剪和缝制了,特别有成就感。”

DSC05856.JPG

  便民利民,培训就业无缝衔接

  为了方便妇女参加培训,妇联特意将培训点设在社区附近。“培训点离家近,接送孩子特别方便”。郭慧敏说,这解决了她最大的后顾之忧。

  培训班创新实施了“毕业即就业”模式。学员在培训期间就能接触到企业的真实订单,结业考核合格后,可以直接进入合作企业工作。目前,首批参训的学员85%都完成了就业。

  夫妻同心,共绘创业梦想

  培训班里有一对特别的学员,他们原本从事服装销售,一直想在店里增加定制服务。“正好妇联组织的培训内容特别符合我们的需求,我们就一起报名了。”夫妻俩笑着说,“现在我们已经学完了基础课程,准备在店里开辟一个定制区。”

  培训老师说,夫妻学员可以互相切磋、共同进步,学习效果往往更好。目前,培训班已接待了多对夫妻学员,他们都计划学成后共同创业。

DSC05707.JPG

  多方共赢,社会效益显著

  “这种培训模式实现了多方共赢。”内蒙古赞蓝职业培训学校校长辛琳表示,企业通过这个渠道获得了经过系统培训的熟练工人,大大降低了招聘和培训成本。

  截至目前,培训班已培训学员近50人,就业率达到90%。预计到年底还将培训150人。项目不仅解决了女性的就业问题,也缓解了当地服装企业的用工难问题。

  赛罕区妇联副主席贺洁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完善“企业点单、妇联接单、学员选单”的精准服务机制,计划将培训范围从服装加工扩展到刺绣、编织等更多领域,同时建立线上接单平台,方便居家就业的学员承接订单。

  “一针一线,裁出的是作品,更是美好生活。”下一步,妇联组织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帮助更多女性通过掌握技能实现人生价值,为促进就业创业、优化营商环境贡献巾帼力量。(张雨婷)

【纠错】 【责任编辑:徐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