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更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之年。“十四五”期间,中国石化驻内蒙古企业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将企业发展与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宏伟蓝图深度融合,紧紧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助力地方发展、做强国有经济、保障能源安全、推动绿色转型、履行社会责任、增进民生福祉等重点任务,用实干实绩彰显中国石化作为中央企业的坚实担当与时代风采。

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石油分公司(以下简称内蒙古石油)是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在内蒙古自治区设立的全资直属企业,其前身为成立于2001年的中国石化销售内蒙古新星分公司。作为驻内蒙古的国有大一型企业,内蒙古石油是自治区成品油市场的重要供应力量,主要承担区域内成品油零售、直销与批发业务,并拓展车用天然气、非油品等多元业态经营。
多年来,公司积极融入内蒙古战略发展大局,围绕内蒙古的“两件大事”,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大力推进充换电、光伏、氢能等新能源业务布局。目前,公司运营加油(气)站349座、拥有加氢站3座,配置充电枪694把,并建成了中国石化首座集风能光伏发电于一体的智慧加能站,为自治区“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可靠的能源支撑。

华北石油局(以下简称华北局)成立于1975年,历经50年改革转型发展,成为一个以气为主、油气并举,年油气当量500万吨,主体产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延链新能源新资源的综合型现代化能源企业。2005年、2015年先后在陕蒙交界处、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建成年产30亿立方米和年产20亿立方米的大牛地、东胜“两大主力气田”,成为中国石化主要资源接替阵地之一,也是内蒙古重要气源地之一。“十四五”期间,华北石油局锚定打造石化一流大油气田企业,除致密油气勘探、开发、生产、研究外,加快探索深层煤层气、页岩油气等非常规油气,积极拓展氦气、乙烷、风光电等高附加值产业链,加速上扬“第二增长曲线”。
中天合创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天合创”)是一家集煤炭、化工和电力生产为一体的大型煤炭深加工示范企业,成立于2007年,是国家石油替代战略示范项目、内蒙古现代煤化工产业链促进会会长单位。每年可生产1600万吨煤炭、360万吨甲醇(中间产品)和137万吨聚烯烃产品。作为特大型国家煤炭深加工示范企业,中天合创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和绿色低碳发展,着力打造“煤炭化工一体化、产业高端差异化、生产绿色低碳化、装备技术现代化、管理控制信息化”的国际一流煤化工企业。企业集成了全球先进的煤化工技术,MTO装置使用中国石化自主研发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投产以来为社会提供了大量优质煤炭及聚乙烯、聚丙烯产品,对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乡村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石化驻内蒙古企业策马扬鞭、乘风破浪,在“十四五”新征程上书写了亮丽北疆发展新篇章。
党建引领: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也是中国石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和集团公司党组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石化驻内蒙古企业凝心聚力强化党建,驰而不息改进作风,蹄疾步稳推进转型,千方百计拓展经营,精益求精夯实“三基”,稳扎稳打筑牢安全防线,全力谱写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党建引领促发展。华北石油局党委全面落实集团公司打造世界领先洁净能源化工公司战略部署,坚决扛牢管党治党责任,体系化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决胜“十四五”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胸怀“国之大者”,扎根祖国北疆,主动融入自治区发展战略,结合自身资源潜力,谋划构建“1+4+N”产业布局,大牛地气田和东胜气田先后跨入规模开发快车道,累计生产天然气超650亿立方米,乙烷回收、提氦、风电等新兴业务蓬勃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持续增强。大牛地气田成功入选中国石化第四批红色教育基地,伊深1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具备“云参观”“云开放”条件,强化了当地民众的红色基因认同。由华北石油局独立完成的《鄂尔多斯盆缘过渡带天然气富集理论创新与千亿方大气田的发现》《鄂尔多斯盆地高含水气藏开采技术创新与应用》两大成果,均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融入中心展新篇。中天合创党委积极推进党建与企业中心工作相融互促,大力推行党建“1+N”模式,“党建共建”“煤海蛟龙”“快掘先锋”“三带三融三提升”等党建品牌持续擦亮,切实把党建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公司党委深入开展党内集中教育,以“三进式”调研破解发展难题,坚持“六步法”办实事,促进员工与企业共成长,落实“四抓”确保检视整改见实效,持续加强企业作风建设,为推动煤化工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公司连续多年获得国家煤制烯烃行业“能效领跑者标杆企业”“水效领跑者标杆企业”,被评为鄂尔多斯市节水型企业。公司拥有实用新型专利183个、发明授权12个、发明公布39个,2024年第三次成功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石油精神铸强魂。内蒙古石油党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明确提出“1155”战略目标,坚持“五精五优”经营导向与“五深五实”管理思路,以“苦干实干”“三老四严”为核心的石油精神和石化传统为根基,大力弘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构建特色企业文化,显著增强了员工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有效激发了全员拼搏进取的奋斗热情。近年来,多名员工荣获“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称号和“全区五一巾帼标兵”,1座加能站被授予“自治区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1座油库班组被授予“全国安康杯优胜班组”荣誉称号。“十四五”期间,供应油气总量较“十三五”时期同比增长4.8%,逐步构建起覆盖油气、氢能、光伏等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利用体系。
能源保供:保障好北疆能源安全
石油被誉为“工业的血液”,不仅为国家工业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重要支撑,也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内蒙古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油气供应保障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中国石化驻内蒙古企业始终积极履行国有企业“大国重器”的责任担当,牢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核心使命,持续加大油气资源保供力度,为自治区改革发展、城市建设和民生福祉不断“加油增气”。
企地融合助推发展。中国石化驻内蒙古企业密切服务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推动央企与地方融合发展。
2022年4月,中国石化与自治区政府成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合作不断走深走实,迈入发展快车道。2023年3月,中国石化竞得鄂尔多斯巴彦柴达木井田探矿权,为煤制烯烃升级示范项目提供优质、充足的原煤供应。2024年,中国石化投资110亿元,在鄂尔多斯投资的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及绿色降碳升级改造项目启动建设。
当前,位于呼和浩特、蹄疾步稳建设的中国石化新能源北方研究中心项目,未来将引入中国石化相关单位入驻,开展氢能、干热岩、清洁煤化工等科学技术研究,配套建设制氢、加氢、加油、光伏、充电一体化综合能源试验基地,并与内蒙古高校合作培养国际领先高层次能源化工人才,助力自治区建成祖国北疆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为促进自治区打造能源发展新动能注入强劲动力。

全力保障能源供应。中天合创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和绿色低碳发展,能源清洁转化效率超过44%,新鲜水耗低于3吨/吨标煤,实现了废水“零排放”。通过持续优化生产,装置整体保持高负荷运行,投产以来,中天合创累计生产煤炭超1亿吨,甲醇3000多万吨、聚烯烃1000万吨,实现营业收入1195亿元,为地方纳税221亿元,连续多年获得“税收突出贡献企业”,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内蒙古石油以全力保障市场供应、满足人民生产生活所需为己任,形成了以零售为主,批发与直分销为辅,成品油与新能源并重的经营模式,目前拥有成品油库8座,库容29.4万立方米,350余座加能站点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春耕、秋收季节,向各农牧区推出送油下乡定向优惠活动。“十四五”期间,内蒙古石油助力服务“三农”,农用油销售同比增幅达57.9%,让利近5300万元。

在坚守中不忘初心。华北石油局积极配合鄂尔多斯市杭锦旗政府“气化杭锦”工程,让清洁能源惠及广大农牧民。牧民图娜拉结束了一天的放牧,回到杭锦旗伊和乌素苏木的家中。“在外面耳朵都要冻掉了,回到家打开天然气壁挂炉,马上就暖和了。用天然气烧饭又快又香,水龙头一打开就有热水,洗脸洗澡很方便,这日子真是太舒服了。”图娜拉高兴地说。目前华北石油局供气已覆盖11个乡镇、1.8万余户农牧民,使他们告别了“搂柴掏煤”的历史,助力打造“颜值高、‘气’质好”的新农村。
绿色转型:绘就北疆生态发展新图景
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内蒙古必须始终牢记的“国之大者”。中国石化将绿色低碳理念全面融入发展战略,积极拓展新能源业务,坚定推进绿色企业建设,为构筑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屏障作出积极贡献。

坚定转型升级。中天合创紧紧把握能源发展转型质变期,全力以赴推进3万吨/年乌审旗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落地,助力中国石化实现在内蒙古的氢能产业布局,更好发挥氢能产业链“链长”职责,目前该项目已被列入国家能源领域氢能试点名单。加速推进中天合创绿色降碳升级改造项目建设,实施现有装置挖潜增效和耦合绿氢改造,新建一氧化碳深冷分离装置、醋酸装置、醋酸乙烯装置、VAE装置,不断提高绿氢耦合煤化工减排二氧化碳能力。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22万吨,相当于植树6100万棵,有效提高绿氢耦合煤化工减排二氧化碳能力,实现产品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进一步带动自治区煤化工产业实现延链、补链、强链,为实现“双碳”目标、建设美丽中国贡献石化力量。

绿色转型发展。内蒙古石油积极融入内蒙古自治区的战略定位与发展规划,结合销售公司“七纵九横”总体布局,提出“柴转气”“柴转汽”的转型发展路径,持续完善天然气销售网络。公司主动与系统内上游企业协调,争取优惠天然气资源,全力保障自治区天然气市场的稳定供应。聚焦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深入开展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治理,在黄河流域推进建设30座光伏项目和3座加氢站。公司严格管控油气排放质量,绿色企业建设已达到集团公司“无废企业”B级标准。过去五年,累计建成加气站53座、加氢站3座,并网光伏项目50座,累计发电513万千瓦时,减少碳排放2925吨,形成了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秉持“以油养氢、以氢增油”的发展理念,公司全方位打造“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商,在大型商场、酒店、化工园区等场所积极布局充换电业务,构建一体化充电网络,有效满足周边居民的用能需求。
守护绿水青山。华北石油局持续夯实环境保护根基,严守生态红线,推进绿色企业建设。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既为千家万户备足“底气”,又为蓝天白云养好“元气”。持续挖掘甲烷减排潜力,实现井场“见气进站”工艺、集气站火炬放空气回收两项技术突破。从方案部署、石油工程、油气采输、服务保障等环节,识别出设计源头、试气放空等7个关键排放源,采取了优化试气周期、井口放空回收等11项减排技术,形成了覆盖油气勘探开发全流程的甲烷减排技术体系,“十四五”期间回收利用各类燃气超过4.4亿立方米。
(小标题)责任担当:践行央企为民服务宗旨
中国石化始终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目标,积极履行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坚持诚信守法经营、广泛开展志愿服务等方面展现了央企的“压舱石”作用。公司积极参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帮扶,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在经营中恪守商业道德,构建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同时动员广大员工投身志愿服务,传递社会正能量。通过实际行动,把“党和人民好企业”招牌擦得更亮、树得更牢。

竭诚服务,质量为先。内蒙古石油始终践行“每一滴油都是承诺”的社会责任,牢固树立“质量是企业生命”的核心经营理念,将质量管理贯穿于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全面推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建立并有效运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把控从资源采购、储存运输到销售服务等进、销、存、运各环节的质量关,确保油品质量安全可靠。累计投入资金超过2600万元,在全区范围内建成9座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的质量检测中心,形成覆盖广泛的油品质量监测网络。每年自行开展油品质量、计量器具等各类检测超过2.5万次,实现对在营油品的常态化、高频次抽检监测,确保全区1500余台加油机的发油准确性和油品质量均持续符合甚至优于国家标准,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十四五”期间,凭借在质量管理、诚信经营和服务提升方面的扎实工作与突出表现,累计53座加油站荣获“内蒙古自治区质量(诚信)品牌加油站”称号,充分体现了公司在区域内的质量标杆作用与品牌影响力。
矢志不渝,为国为民。中天合创积极落实地方政府关于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相关部署,强化消费帮扶,每年投入帮扶金额超800万元;强化就业帮扶,在招聘新员工过程中,属地化用工比例达60%,带动当地人才、技术发展;强化教育帮扶,累计开展捐资助学超1300万元;强化产业帮扶,向乌审旗生活困难农牧民捐赠暖心煤,保障冬季取暖;强化慰问帮扶,常态化开展社会公益帮扶活动,各级党团组织投入资金近百万元,走访慰问周边困难牧民、儿童,捐献衣物千余件。先后荣获“鄂尔多斯市消费帮扶十大突出贡献企业”“支持地方教育先进单位”“鄂尔多斯市尊师重教先进集体”等称号。2018年以来,中天合创以捐款捐物、帮农帮销等方式,持续助力图克镇沙日嘎毛日村一户人家脱贫,累计提供助学金近10万元。“今年3个孩子全部升学,感谢石化亲人们的爱心。”这户人家的户主动情地说。2023年12月8日,内蒙古石油联合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与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第二中学签订结对帮扶协议,先后捐赠150套宿舍储物柜和学生床上用品,1430套课桌、座椅,200套教室护眼灯等教学设施,并组织开展“暑期研学”“院士讲堂”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华北石油局主动参与杭锦旗政府“万企兴万村”行动,向杭锦旗锡尼镇中图村捐赠15万元发展养殖产业,干部职工还深入田间地头,帮助村民收玉米、土豆,修缮老旧房屋,获赠“真帮实扶暖民心,乡村发展促振兴”锦旗。积极参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1151万元用于企地共用道路的扩建维护,总长达71.9公里,极大方便了当地百姓出行,降低了运输成本,成为名副其实的“民生路”、“致富路”。近日,华北石油局二级单位采气二厂荣获鄂尔多斯市消费帮扶工作突出贡献企业、杭锦旗2021至2025年度“奋力谋发展打好翻身仗”突出贡献集体奖。

内蒙古石油创新构建易捷服务生态,自主创立“蒙小易”自有品牌,成功将54款特色商品推广至全国,累计销售额突破1.07亿元,显著提升了内蒙古名优特产的品牌影响力。公司积极拓展综合服务与便民业务,大力发展即时零售,开设易捷速购店及线上店铺,全面推进综合汽车服务、易捷咖啡、快餐、广告等多业态融合发展,致力于打造高价值的易捷服务生态圈,为自治区经济振兴注入新动力。“感谢中国石化为我们解决了大难题。”祥记村一位村民感激地说。自2021年10月起,内蒙古石油对口帮扶通辽市库伦旗先进苏木祥记村,派驻专职干部开展帮扶工作,先后落实村内混凝土道路修缮、困难家庭学生资助等项目。2024年10月,受市场波动影响,该村黄牛养殖产业面临压力。内蒙古石油协调牛肉加工企业按保护价定向收购黄牛,累计实现收购金额18万余元,有效缓解了村民的经营困难。
中天合创地处陕蒙交界的毛乌素沙地腹地,多年来,中天合创积极参加内蒙古经济建设和文化交流,构建互动互惠新型企地关系,来自五湖四海的企业员工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启航。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石化驻内蒙古企业将始终心怀“国之大者”,紧紧围绕内蒙古的“两件大事”,坚定不移扛起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政治责任。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大力弘扬石油石化优良传统,坚持绿色发展、创新驱动,持续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推动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切实“端牢能源饭碗”,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中展现担当、彰显价值。
面向未来,中国石化驻内蒙古企业信心满怀、步履坚定,必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奋力拼搏、锐意进取,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注入强劲动力。(李宗轩、袁科、马正元、李兵森、赵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