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公布“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单”-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11/04 17:43:51
来源:新华网

内蒙古公布“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单”

字体:

  新华网呼和浩特11月4日电(石毅)11月4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发布内蒙古“十四五”规划实施总体成就,五年前制定的各项主要指标总体进展良好,内蒙古经济稳中向上,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高质量发展实现“三个新跃升”

  五年来,内蒙古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综合经济实力、科技创新驱动、产业结构优化实现“三个新跃升”。2024年,内蒙古经济总量突破2.6万亿元,时隔5年重新回到全国中游;“十四五”前4年GDP年均增速6.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GDP突破11万元大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15倍。科技创新能力综合水平首次进入全国中等创新地区行列,科技投入、科技产出、产业创新等关键指标增速位居全国前列。能源保供彰显担当,煤炭年产量稳定在10亿吨以上,外送占比稳定在60%以上;新能源发展跑出“加速度”,新能源总装机达到1.35亿千瓦,超过火电装机,新能源新增装机、总装机、发电量均稳居全国第一。

  生态屏障筑就“三个持续向好”

  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内蒙古必须牢记的“国之大者”。“十四五”期间,内蒙古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低碳发展协同并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水平、绿色低碳发展成效、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实现“三个持续向好”。“十四五”前四年,累计完成造林2202万亩、种草8000万亩、防沙治沙4319万亩,规模均居全国首位,森林覆盖率、草原植被盖度实现“双提高”,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减少”。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0.6%,黄河干流内蒙古段水质连续5年稳定在Ⅱ类优良水平。

  民生福祉取得“四个显著提升”

  “十四五”期间,内蒙古坚持人民至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推动人民生活品质实现“四个显著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效能显著提升,基本民生保障水平显著提升,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显著提升,文化体育服务供给能力显著提升。“十四五”以来,城镇新增就业累计103.8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了2.26,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区基本民生保障标准全部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综合交通网里程达到23.8万公里,自治区东西高速公路大通道全线贯通;民用机场达到46个,覆盖全部盟市。

  改革开放活力竞相迸发

  “十四五”期间,内蒙古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突破,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迈上新台阶。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56%;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全区政务事项支持全程网办率从2020年的52%上升至97.4%,“一网通办”“蒙速办”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外贸进出口总额比2020年翻了近一番,中欧班列运行线路覆盖国内22个省区市的64个城市,连接10个国家的22个终点城市。全区12个公路口岸实现海关、边检等部门监管信息“一体化采集、一站式查验”。2024年,口岸货运量达1.23亿吨,创历史新高,继续领跑全国边境陆路口岸。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全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20年的67.48%提高到2024年的70.73%,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户籍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更多农牧业转移人口实现“愿落尽落、能转尽转”。

  安全稳定大局持续巩固

  “十四五”期间,内蒙古始终高举民族团结旗帜,统筹发展与安全,共同团结奋斗、繁荣发展,巩固了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境安宁的良好局面。平安内蒙古建设扎实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较“十三五”提高7.8个百分点。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全区近一半的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这些高标准农田贡献了全区73%的粮食产量;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3767万亩次,占黑土耕地面积的85%;近五分之一的盐碱化耕地经过改造,从“不毛地”变成“希望田”。

【纠错】 【责任编辑:石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