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内蒙古自治区“完成‘十四五’规划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首场——“践行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绘制现代化宏伟蓝图”专场在呼和浩特市召开。发布会上公布内蒙古“十四五”规划实施取得决定性成果,5年前制定的各项主要指标总体进展良好,内蒙古经济在负重承压中稳中向上,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跃升。五年来,内蒙古经济实力接连迈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自2021年突破2万亿元后持续攀升,2024年突破2.6万亿元,时隔五年重回全国中游行列。“十四五”前四年,GDP年均增速达6.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人均GDP于2024年突破11万元,达全国平均水平的1.15倍。固定资产投资表现尤为亮眼,2022至2024年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增速排名从2020年的全国倒数第三跃升至正数第二,一大批推动产业转型、惠及民生的重大项目落地实施,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新动能加速集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科技创新能力实现历史性跨越,全区科技创新能力综合水平首次进入全国中等创新地区行列,科技投入、产出及产业创新等关键指标增速均进入全国前十。全球最大容量构网型储能样机、全国首台“零碳排放”重型矿用卡车、首套煤矿5G智能控制终端等重大创新成果相继问世。能源保供彰显担当,煤炭年产量稳定在10亿吨以上,外送电量全国第一。新能源发展跑出“加速度”,2024年底新能源总装机达1.35亿千瓦,超越火电,新增装机、总装机及发电量均稳居全国首位。全球最大“沙戈荒”风电光伏基地、全国首个万吨级新能源制氢项目等标志性工程扎实推进。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提质增效,2024年粮食产量达820亿斤,牛奶、牛羊肉产量稳居全国第一,“蒙”字标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生态屏障更加牢固,绿色发展成效显著。内蒙古坚定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水平持续提升。“十四五”前四年累计完成造林2202万亩、种草8000万亩、防沙治沙4319万亩,规模均居全国第一,实现森林覆盖率、草原植被盖度“双提高”,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0.6%,黄河干流内蒙古段水质连续5年稳定在Ⅱ类。能耗强度累计下降16.8%,以年均1.4%的能耗增速支撑了年均6.1%的经济增长。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呼包鄂赤碳达峰试点等为全国探索了绿色转型新路径。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发展成果普惠于民。全区人民生活品质实现“四个显著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人口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城镇新增就业累计103.8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至2.26。基本民生保障标准全部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教育、医疗条件大幅改善,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落户,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95%以上。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式发展,“四横十二纵”综合交通主骨架基本建成,集大原高铁开通,包银高铁开通在即,民用机场达46个。文化体育服务供给能力增强,公共文化设施覆盖城乡,乌兰牧骑精神薪火相传。
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发展活力不断增强。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56%。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政务事项全程网办率从52%提升至97.4%。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稳步推进,2024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较2020年翻近一番,口岸货运量创1.23亿吨历史新高,中欧班列累计到发1900列。城乡区域发展更趋协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达70.73%。
安全稳定大局巩固,民族团结金字招牌越擦越亮。内蒙古始终坚持高举民族团结旗帜,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平安内蒙古建设扎实推进,群众安全感显著提升。风险防范化解有力有效,粮食安全根基牢固,近一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贡献了全区73%的粮食产量。(记者安路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