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土右旗:一滴水的民生温度-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11/11 09:30:06
来源:内蒙古日报

包头市土右旗:一滴水的民生温度

字体:

  从黄河岸畔的阡陌纵横到农家院里的清泉流淌,包头市土右旗的5年兴水之路,如同一本厚重的民生账册,每一页都写满了对水的重新认识与深刻实践。在这片136万亩灌溉区与108公里黄河线交织的土地上,“节水、均衡、治理、发力”不仅是挂在墙头的方略,更是渗入田间地头的生存智慧。

  曾几何时,占全旗用水量95%的农业灌溉还延续着大水漫灌的粗放模式,而“水少地多”的现实却如同紧箍咒一样困扰着这里的人们。转变始于2.19万亩农田下的滴灌管网——它们如同大地的毛细血管,将每一滴水精准输送到作物根部。382台智能流量计记录着每一次用水,而农民手机里收到的节水奖励红包,则让节水从口号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水权改革将2.5556亿立方米黄河水指标细致分解,1040万元节水奖励在5年间持续发放,这些数字背后是一场从“要我节水”到“我要节水”的静默革命。

  在地下,另一场变革悄然发生。409.54万立方米地下水的压减,24眼自备井的封停,不只是报表上的成绩,更是对大地血脉的守护。美岱水厂与水涧沟引水工程如同两条新的动脉,将220.52万立方米的地下水置换出来,让超采区得以喘息。河湖之间,“人工+无人机”的巡河模式让3500多次巡河有了“天眼”相助,4000多吨垃圾的清理、600多处“四乱”问题的整改,让曾经的“脏乱差”逐渐褪去。黄河滩区禁种面积从1.69万亩扩大到3.82万亩,185个河湖碍洪图斑逐个销号——这些变化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日复一日的坚守。

  防洪防汛的战场上,土右旗实现了从被动应对到智慧防御的跃升。100%的黄河安全开封河率、零凌汛灾害的纪录背后,是每年2月下旬就开始的24小时值班守望,是沿河4个哨所永不间断的目光。新河口、康换营、五犋牛……这些看似普通的地名,都是防洪工程地图上的关键节点。40处山洪预警广播站如同灵敏的神经末梢,将雨情汛情提前传递,筑起了一道无形的安全屏障。

  而所有这一切的落脚点,最终都流向百姓的水杯。64万元投入农村饮水安全维修养护工程,2.3万群众喝上了更安全的水;投资1亿元的小型引调水工程铺设105公里管网,86口新设备井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日供水量2.5万立方米的美岱水厂,解决了12万人和127.5万牲畜的饮水安全问题。从“喝上水”到“喝好水”,一词之变,却是民生福祉的质的飞跃。

  5年间,3亿多元资金的争取,35.47亿元未来项目的谋划,这些数字勾勒出土右旗治水的决心与远见。当“十五五”的蓝图徐徐展开,这幅用汗水绘就的“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画卷,正为这片土地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记者 蔡冬梅 通讯员 杨鑫蕊)

 

【纠错】 【责任编辑:徐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