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呼和浩特11月20日电(徐红梅)内蒙古自治区在“十四五”期间紧抓“东数西算”战略机遇,数字经济发展实现重大突破。截至目前,内蒙古算力总规模达21.8万P,智能算力超过20万P,位居全国前列,绿色算力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内蒙古自治区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副局长刘钧毅介绍,“十四五”以来,内蒙古统筹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建成覆盖“呼包鄂乌”2毫秒、京津冀5毫秒、长三角20毫秒的“2·5·20”低时延算力服务圈,有效支撑全国算力资源调度。
在数据要素市场化方面,内蒙古构建全链条数据产业生态。内蒙古数据交易中心已汇聚800余家数商,交易额突破8000万元。围绕能源、农牧、生态等特色领域建设高质量数据集30余个,数据规模超1500TB,5个项目入选国家先行先试及典型案例。全区引进数据标注企业60余家,带动就业近7000人,承接31个全国知名大模型训练和推理业务,大模型训练总参数量突破万亿级。
人工智能融合应用成效显著。在能源、医疗、农业等12个领域开展的“人工智能+”行动形成了一批典型应用,建成智能化煤矿215处,部署露天矿无人驾驶车辆369台;建成120个肉牛肉羊智慧牧场、40个玉米大豆单产提升智慧园区;55个旗县利用AI图像识别实现害虫智能监测。
刘钧毅表示,内蒙古依托丰富的清洁能源优势,启动7个总投资超300亿元的算电协同项目,和林格尔数据中心集群绿电占比达到80%,位居全国前列。通过长期购电协议稳定电价,持续保持绿电成本优势。
“十五五”期间,内蒙古将重点打造“内蒙古绿色算力”品牌,加快建设和林格尔绿色算力先行区,构建算电协同、算网链接、算力调度、产业生态“四个一体化”新格局。持续做大做优数据产业,深入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良好产业生态。
【纠错】 【责任编辑:石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