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蒙古科右中旗通过持续践行“吃生态饭、做牛文章、念文旅经”发展思路,农牧民实现持续稳定增收,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20年的11832元提高至2024年的16650元,增长40.7%。
在“吃生态饭”上聚焦聚力 厚植绿色发展底色
科右中旗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始终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生态“含绿量”“含金量”不断提升,实现生态保护与群众增收共进双赢。
坚决打好沙地治理攻坚战。实行最严格的全域全年禁牧、禁垦、禁伐、禁占“四禁”工作,通过加大宣传、党员带头、严格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退牧还草及草原围封等重点工程,全面加强草原、森林生态保护。2021—2025年,累计投入5亿元,实施退牧还草4万亩,各类造林绿化36万亩、水土保持治理34.53万亩,累计发放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5.87亿元、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1.25亿元,全旗森林覆盖率和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分别稳定在18.54%、76.83%。2024年,全面打响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实施“灭黄、治白、增绿”三大行动,完成治沙119.38万亩,实现全域无黄沙裸露。在“歼灭战”中推行以工代赈,组织农牧民参与土地平整、苗木运输、栽植、安装网围栏等工作,带动3.4万余人次农牧民增收700余万元。国家发改委向全国推广该做法。
开辟林草产业发展新通道。建成国家木本油料林示范基地,全旗栽植鸡心果、文冠果、欧李等经济林13.63万亩,引进精深加工企业发展欧李饮料、罐头、文冠果油、五角枫籽油等产品。推进饲草产业规模化、集约化,通过实施草牧业试点、羊草种植等重点项目,全旗牧草收储量达200万吨,带动农牧民户均增收3800元。
拓展清洁能源开发空间。探索以“新能源+生态治理”新模式统筹推进增绿、增能、增收,努力将生态劣势变为发展优势。2021年以来,累计投资284亿元,实施清洁能源项目12个,现已并网发电560万千瓦、在建219万千瓦、取得指标121万千瓦,通过征地补偿、雇佣农牧民、社会捐赠等方式,带动近3万人次农牧民增收4.36亿元。
“做牛文章”上聚焦聚力 壮大优势特色产业
依托“黄金畜牧带”的区位优势、900余万亩优质草牧场资源、农牧民深厚的养牛传统,将牛产业作为农牧民群众稳定脱贫、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在全产业链建设中带农增收、促农发展。
夯实肉牛产业发展基础。积极健全产业扶持政策。旗政府与3家银行签订肉牛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采取免抵押担保、利率优惠等措施,破解农牧民资金短缺难题,助推肉牛产业规模化发展。2021年以来,累计投放牛产业贷款35.68亿元,全旗肉牛养殖户、合作社分别发展到3.5万户、600家。推行肉牛品种改良,在全旗12个苏木镇设置改良站点885处,累计培训改良员1000余人,引进年采精能力500万剂的国家级种公牛站,为养殖户免费提供改良冻精16万剂,全旗肉牛良种改良率达到95%。
推动肉牛产业全链条发展。科右中旗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引进肉牛养殖企业集中育肥肉牛1万头,建成现代草产业物流加工交易中心,带动2000余户农牧民种植青贮玉米、优质牧草等95万亩。与山东省阳信县结成肉牛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关系,引进鸿安、华阳等肉牛龙头企业,建成鸿安牛羊交易市场,2020年开市以来累计交易牛羊量400万头(只)、交易额98亿元;建成运营华阳20万吨肉牛屠宰加工冷链物流项目,2023年投产以来累计肉牛销售额2.4亿元。建成从“种源、繁育、饲草、育肥”到“交易、屠宰、加工、冷链配送”为一体的肉牛全产业链,产业链总产值突破105亿元。2021年,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肉牛全产业链典型县。
加强科技创新支撑与引领。引进易瑞生物、新盟风控等科技企业,实施生物检验检测创新中心项目,建立国家现代畜牧业试验区检测服务共享中心、智慧畜牧业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平台,采取共享快速检测实验室与现场检测终端相结合的方式,对牛疫病、牛产品抗生素残留等情况进行快速监测分析并实时监控,有效保障牛肉产品质量。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联合编制发布“中国肉牛产业·科右中旗指数”,显著提升肉牛价格话语权和品牌影响力。
在“念文旅经”上聚焦聚力 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科右中旗立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全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培育新优势、激发新动能,让好风景变成好“钱”景,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
着力构建全域旅游格局。加强与国内知名文旅企业合作,高标准开发文旅资源,2021年以来,累计投入10亿元,建成一批精品文旅项目。整合优势产业资源、优化空间布局,打造“原生态自然景观、历史文化、草原影都、营地之都、康养特色小镇”5个旅游目的地,构建起旅游核心区和东线、西线、北线“一区三线”精品旅游线路,实现景点游向全域游转变。2021年以来,全旗累计接待游客12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5亿元。
积极培育文旅融合品牌。推进旅游景区创A升A工作,创建3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加快生态旅游与农牧业、文化、康养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以生态观光、药浴康养、乡村休闲为代表的文旅发展体系,1万余名农牧民通过产品直销、景区就业、创办农家乐等方式参与分享收益。
全力激活旅游产业要素。对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国家电影局,在科右中旗取景拍摄脱贫攻坚主题电视剧《枫叶红了》、民族团结主题电影《奔腾岁月》,取景地点成为热门打卡地。坚持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支撑,打造马文化、蒙古族刺绣、科尔沁蒙医药、苏雅乐四大文化旅游区,定期举办五角枫旅游节、稻田文化节、国际马术节等特色赛事和节庆活动,不断拓展旅游消费新场景,提高旅游产业吸引力。借助主流媒体平台以“文艺+直播+影视剧+推介”方式进行宣传营销,旅游业收入年增加1亿元左右,旅游发展红利惠及越来越多的群众。(王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