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蒙古从实从细抓好创建工作阵地建设,打稳打牢创建工作社会根基和群众根基,以“精细化”标准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质增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进学校抓培根铸魂。内蒙古加强各族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增进各族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作为重要内容,深入开展中华文化润校园、非遗进校园、中华经典诵读等活动,创新拓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载体渠道。锡林郭勒盟强化校园空间规划、突出功能布局,打造国旗班教室、统战之家、创客空间、文化走廊等,营造浓厚氛围。鄂尔多斯市推动掐丝珐琅、毡绣技术等非遗及传统民俗文化走进校园、融入课堂,引导学生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赤峰市林西县开展“书林可栖 共读经典”活动,带动全县中小学生共同诵读《三字经》《论语》等国学经典。
进社区抓互嵌融合。内蒙古把促进各族居民互嵌融合作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进社区核心内容,积极推进互嵌式社区建设。促进各族居民空间共享,呼和浩特市推动打造“红石榴驿站”459个,搭建各族居民交流活动平台载体。促进各族居民经济相依,赤峰市红山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注重社区集体经济建设,带动流动人口、农村牧区进城转移人口等在社区经济发展中实现灵活就业。促进各族居民文化相通,赤峰市松山区以“群众演给群众看”的形式,在社区组建起“玉龙乌兰牧骑”等23支各族居民组成的群众文化表演队伍,用“小而活”的创新节目展示各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促进各族居民社会共建,包头市青山区探索“社区合伙人”治理模式,以多元协同的“治理共同体”引领各族居民有效参与社区大家庭的建设和管理。促进各民族情感相亲,乌海市海南区做实“和美乌海新故乡”工作理念,开展就业服务送到家、流动人口团圆宴、普法小摊等专项活动,不断提升各族群众在城市生活的幸福指数。
进企业抓赋能发展。内蒙古把推动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富裕作为企业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核心任务。自治区民委与内蒙古电力集团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全区电力行业的工作方案,示范带动国企行业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自治区总工会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战略协议,推动全区各族职工争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践行者。积极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呼伦贝尔农垦集团以“三河牛”品牌为引领,将现代化示范牧场与传统家庭牧场有机融合,带动6400余户牧民发展畜牧业养殖,实现“培育一个品种、带动一方产业、富裕各族群众”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效应。积极引导企业促进各族群众就业,鄂尔多斯集团与社区联合打造“吉绒坊”羊绒工坊等社区“微工厂”,扎实推动各族居民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
进机关抓示范表率。内蒙古以党建引领创建、部门联合创建、机关示范创建为工作模式,推动创建工作进机关走深走实,让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在各级各部门有效落实。充分发挥各级民族工作“两个机制作用”,以召开会议、信息报送、业务培训等工作举措推动各成员单位认真履责。自治区民委建立“横向联创、纵深推进”工作机制,与民政、税务等多部门建立协作机制,推动创建工作在各行业纵深开展。呼和浩特市常态化举办“党建引领聚合力、互融互促双提升”活动,组织各市直单位共同开展创建工作进机关互观互学、座谈交流等工作。
进乡村抓共建共享。内蒙古把建设和美乡村、赋能乡村振兴、探索农牧互嵌发展等作为创建进乡村的重要途径。自治区印发和美乡村建设行动方案,积极开展“和美乡村”试点建设工作,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和合之美、宜居之美、宜业之美、生态之美的民族团结创建示范乡村。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嘎查村行动,培树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嘎查村39个。以创建进乡村激活治理模式,兴安盟科右中旗以“村里人讲村里事、村里事教育身边人”的工作思路,创新出“播报‘村闻联播’奏响文明乡风好声音”典型做法。以创建进乡村推动产业富民,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包头市土默特右旗、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等依托旅游资源积极探索“旅游+民族团结”“非遗+旅游团结”“民宿+旅游团结”等路径,把创建进乡村与文旅发展深入融合。以创建进乡村促进互嵌融合,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兴安盟突泉县探索推广“农牧结亲”“柳河互嵌”等模式,依托农村牧区资源优势促进农牧民在经济发展中互嵌融合,让农牧民在乡村高质量发展实践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进网络抓全民覆盖。内蒙古充分发挥互联网覆盖面广、传播性强的优势,讲好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构建互联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抓好各级融媒传播矩阵建设,让民族团结进步故事讲述更有力量,鄂尔多斯市融媒体打造“暖新闻”品牌,借助H5、AI等先进技术,让“暖城”民族团结故事成为主流声音。持续加强互联网民族团结主题产品推送,打造各民族群众指尖上的民族团结课堂。各级民族工作部门示范带动打造《融筑熔铸》《这就是我生活的呼和浩特》等短视频千余个,制作民族团结主题宣传海报、开展LOGO征集活动、打造线上主题展览、举办线上知识竞赛等,突出“小而美”“小而精”特点,鲜活阐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充分调动新媒体从业人员积极性,凝聚全民讲述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力量,包头市东河区举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网络”互观互学活动,吸引“火龙果”网络科技公司等众多新媒体公司参加。呼和浩特市国风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创作民族团结MG动画视频、建设网安警务室、开发答题互动小程序等,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更新鲜更灵活。
进各领域抓创新实践。内蒙古推动各行业各领域结合实际进一步深化内涵、丰富形式、灵活方法,不断探索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的创新路径。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以边境地区养老体系建设和各民族互嵌发展为契合点,探索出“阿音奈互嵌式养老园区”样板;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以促进流动人口灵活就业和城市民族工作提质增效为结合点,打造了“暖城伊家服务驿站”城市民族工作阵地;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聚焦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托管问题,整合社区、学校、志愿者等资源,打造“萌驼益家”托幼品牌,引导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在中华民族大家庭紧紧抱在一起。通辽市扎鲁特旗聚焦青少年培根铸魂教育走深走实,实施中小学教育联盟建设行动,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组织各族青少年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联盟活动。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在抵边苏木实施“石榴籽”戍边温室蔬菜大棚建设,全力提升抵边各族群众的幸福指数,着力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把创新实践作为推动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的内生动力,在祖国北疆谱写了“建设亮丽内蒙古 共圆伟大中国梦”的和美画卷。(吴晓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