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名叫“很黑”的村庄,凭借其独特的村名和丰富的文旅资源,成功“出圈”,成为网红打卡地。然而,很黑村并未满足于短暂的流量,而是按照赤峰市委、市政府“十大行动”中关于文旅体农商融合发展的总体部署,在克什克腾旗委、政府的统筹引领下,深化与赤峰市农投集团合作,通过深度推进文旅体农商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实现着“一时火”到“一直红”的转变。

很黑村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宇宙地镇。“很黑”一词源于蒙古语“洪肯儿”,意为“高山上的一块低洼平地”,并非字面含义。村庄坐拥黄岗梁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底色,毗邻阿斯哈图石林、热水塘温泉等著名景区,中国北疆风景大道穿村而过。如何将得天独厚的区位和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很黑村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以“农业打底、文旅引流、商业出圈、乡村振兴”为核心思路,做好融合文章。
农业筑基,旱地变良田,科技赋能稳根基。发展的根基在于农业。面对长期制约农业生产的干旱问题,宇宙地镇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创新实施“截伏流引水+集雨补灌+光伏提水+高效滴灌”四位一体节水灌溉系统,使千亩“望天田”变为稳产高产的“智慧田”。村民王大爷指着自家的燕麦田,欣喜地说:“以前靠天吃饭,一亩地收成不到300斤。现在这水直接通到田间地头,用的是滴灌,又省水又高效。去年我种的‘蒙燕二号’,亩产提高了200多斤,光这一项,我家就多收入了近万元!”这片土地上打造的“赤诚峰味”1号燕麦种植基地,已成为农业现代化的生动样板。

文旅引流,乡村变景区,规范管理提品质。有了农业的“里子”,很黑村开始打造旅游的“面子”。宇宙地镇系统打造了很黑美食广场、民宿集群、林宿体验区、农场牧场等六大核心业态。夏日的美食广场上,“很黑烧烤”座无虚席,来自北京的游客张先生赞不绝口:“就是被村名吸引来的,没想到风景美、吃得香!”广场运营以来累计接待游客40万人次,销售收入突破300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20万元。
为了提升品质,村里对跑马场等项目推行“统一售票、统一着装、统一排号、统一路线、统一牵乘”的“五统一”管理模式,并为游客配备专业防护装备,实现了安全“零投诉”。同时,村里引导村民发展民宿、餐饮。村民李大姐将自家院子改造成了“很黑人家”民宿。她说:“以前就种点地,一年忙到头也剩不下几个钱。现在政府帮我们把房子弄得这么漂亮,开起了民宿,旺季的时候房间天天满客,一年能多赚五六万元。”
商业出圈,特产变名品,品牌营销拓销路。为了将流量有效变现,很黑村在“很黑”二字上做足了品牌文章。成功注册“很黑”商标,开发出“很黑好物”伴手礼和以黑猪、乌鸡、油葵、黑豆、黑玉米为代表的“五黑”庭院经济产品体系。艾制品加工厂里,工人们正将本地艾草加工成艾条、艾绒等产品。负责人介绍:“过去卖原料,现在镇里扶持我们搞加工,农投帮我们拓销路,利润翻了几番。‘很黑艾草’已成招牌!”同时,线上直播带货风生水起。90后返乡青年小刘在直播间向全国网友推介“很黑杂粮礼盒”:“这是我们很黑村自产的黑玉米,天然无污染……”通过政企共建的线上线下渠道,很黑村特色农产品销售额已超百万元。

乡村振兴,村民共富裕,强村富民谱新篇。一系列融合发展的举措,让很黑村结出了累累硕果。很黑村通过多元产业融合,创造了160多个本地就业岗位,带动劳务增收52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从15万元跃升至60余万元。村支书信心满满地表示:“镇里统筹规划,农投助力发展,现在道路更宽、环境更美,年底还有分红。大家心气特别齐,都想把‘很黑’品牌打得更响!”
很黑村的蝶变,既是村民凝心聚力的成果,更离不开宇宙地镇党委政府的统筹谋划与精准施策。宇宙地镇党委书记赵会桐说:“很黑村是我们宇宙地镇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和标杆。我们始终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助力、村民唱戏’的发展理念,就是要让村里的好资源真正转化为好产业、好收益。从高标准农田建设到文旅业态培育,从‘很黑’品牌打造到集体经济发展,我们一步步把规划落在了实处,让老百姓看到了变化、得到了实惠。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深化这种合作模式,让‘很黑经验’在全镇开花结果,走出一条独具宇宙地镇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很黑不黑、网红更红”——这句充满自信的话语,如今已成为很黑村产业兴旺、村民增收最生动的写照。它的成功实践证明,在广袤的乡村大地,只要立足实际、勇于创新,找准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就能将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优势,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行稳致远。(宝云飞、张洪英、程东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