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林西县:朵朵菌菇撑起乡村振兴“致富伞”-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11/27 20:35:39
来源:新华网

内蒙古林西县:朵朵菌菇撑起乡村振兴“致富伞”

字体:

  新华社呼和浩特11月27日电(记者王靖)初冬时节,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林西县寒意渐浓,但位于十二吐乡乌兰沟村的食用菌产业园却一派火热。两条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乡亲们正有条不紊地将新鲜菌棒打包、装车,运往全县各地,用于生产菌菇。

  近年来,林西县依托独特自然禀赋与政策支持,大力实施“南菇北引”,推动食用菌产业蓬勃发展,构建起从菌种研发到循环利用的完整产业链,带动1.2万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绘就了“一朵菌菇富一方百姓”的乡村振兴图景。

  11月16日,在林西县十二吐乡乌兰沟村食用菌产业园,一名工人在整理刚生产出来的菌棒。新华社发(康文魁 摄)

  林西县农牧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范金宇介绍,当地年均气温仅5.6摄氏度,昼夜温差大,无霜期短。“这种冷凉气候虽制约大田农业,却恰好契合菌菇‘低温出好菇’的特性。温度越低,菌菇营养积累越充分,产出的花菇肉质紧实、香气浓郁。”

  2020年前,林西县食用菌产业还处于“小散弱”状态。近年来,通过当地党委政府的精准施策和全链条培育,产业实现了由弱到强的华丽转变。林西县副县长鲍久海表示,县里创新推行“社会资本+衔接资金”1:1配建模式,对新建集中连片200栋以上的标准化菌棚园区给予等额资金支持,重点补贴保温设施和智能设备。同时,当地将食用菌产业纳入总投资1.5亿元的“三产融合”示范园,构建“种养示范、精深加工、展销服务”一体化格局。

  在政策引领下,食用菌产业在全县6个乡镇的18个园区形成规模化发展态势。目前,林西县已建成食用菌生产大棚6700栋,配套9500平方米保鲜库、5460平方米烘干房,形成“菌棒生产—菌菇种植—鲜菇冷藏—冷链销售—产品加工”全产业链条,联农带农成效显著。

  “以前为生计发愁,现在家门口就能稳定就业,还能照顾家里,心里特别踏实。”新林镇永盛园区工人王晓娟一边分拣花菇一边说。该园区通过土地流转、就近务工、订单种植等多元机制,带动农户年均增收1万元至3万元不等。

  7月8日,林西县五十家子镇轿顶山村食用菌产业园里,农民们正在晾晒菌菇。新华社发(李晓军 摄)

  随着产业不断壮大,林西县积极推动食用菌向精深加工发展。林西县县长迟亚玲介绍,县里引进多家龙头企业,建成现代化菌棒加工厂和3条香菇深加工生产线,开发出香菇酱、罐头等高附加值产品。在循环利用端,废弃菌棒经处理后加工成颗粒无烟炭,实现“变废为宝”,每万棒可创收400元。

  在十二吐乡苏泗汰村食用菌基地,种植户刘艳普选择了“零成本启动、收益共享”的合作模式。“企业提供菌棒、大棚和技术,我们自己负责管理。三茬菇之后都是纯收益。”他满意地说。

  如今,林西县年产菌棒超7000万棒,年产食用菌4.2万吨,产值超4.6亿元。预计年底3处新建园区投产后,全县2025年菌棒产能将达1亿棒。

  “小菌菇,大产业。”赤峰市政协副主席、林西县委书记张志刚表示,朵朵花菇不仅撑起了农民的“致富伞”,更铺就了乡村振兴的幸福路。未来,林西县将进一步推动食用菌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迈进,让菌菇香飘四方,托起乡村振兴的新希望。

【纠错】 【责任编辑:杨腾格尔】